第13章
关灯
小
中
大
艺术的渊源。
硬边艺术与196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色面绘画有共通性,它们都以平坦的色面来追求造型和色彩的纯粹效果,故硬边艺术亦常被归纳到“色面绘画”或“抽象以后的抽象”的范畴内。
代表人物有艾伯斯、纽曼、莱因哈特、诺兰德等。
(张雅春) 现代书法特征 现代书法是以古典书法的审美思想、形式格局、艺术观念作为参照系的。
书法走向现代,形式的变化当然是一大特征,但更主要的还是艺术观念上的突破。
本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艺术思潮对日本、中国的书法界产生了冲击,书法界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行了反思并开始了不同立场的现代化进程。
尊奉古典的书家们与主张前卫的书家们都意识到书法走向现代的历史价值,并以自身的努力向我们展示出这一趋势。
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作比较,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一)从书写内容看,现代书法比之古典书法已不太注重文通句顺及忌有错漏的文字,而以文辞作为素材、作为一种抒泄的媒介物,在其中倾注创作者的心绪、意念、趣尚。
这成为现代书法家们的主要目标。
汉字已转换为创作时的手段与媒介。
在创作过程中,错字或漏字甚至字句不通,在保持视觉形式完整的前提下,至少不再是一个绝对的禁忌。
(二)从书写文字看,写汉字当然还是现代书法的大端,但其侧重点得到了明显改变:即从写字到写造型。
以写造型为观念起点的现代书法认为,只要具有造型含义,即使汉字中没有的构造,书法家们照样可以表现。
它的衍化形态则是:只要艺术家感到有价值,一根孤单的线条、一个墨点,都可以构成一件作品,前卫派书家拒绝接受汉字模式,写作品如画抽象画,即是此中的极端形态。
(三)从表现方法看,传统的古典书法形态,如白纸黑墨、点线交叉,篆隶楷草、横披竖幅的规定与习惯,开始被更多样化的形式手段所取代。
书写材料可以是纸,也可以是布、麻、木片、塑料甚至金属,书写工具可以是笔,也可以用刀、帚从事刻、铸、塑等等;当然也不再限于黑白,可以有各种色彩的配合与质地肌理的显现。
在这样的宽泛气氛下,原有的技巧法则当然也须作大幅度调整,中锋的概念不再是金科玉律,永字八法也不再是唯一法则。
(四)从艺术观念看,现代书法坚决摒弃了书法中残存的实用痕迹,开始强调其作为艺术欣赏品的独立性格,成为与绘画、音乐同列的欣赏对象。
尽管现代书法的表现多种多样,彼此之间差别也不小,但在这四个方面则态度基本一致。
(陈振濂) 《人体艺术论理想形态研究》(TheNude:AStudyinIdealArt) 英国美术理论家肯尼斯·克拉克著。
1956年在纽约出版。
此书原是作者于1953年为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举办的A·W·梅隆美术讲座所写的讲义。
作者以自古希腊始的古典艺术中的人体绘画和雕塑作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人体艺术“是朝气勃发地唤起调和、力量、陶醉、谦让、悲剧性这些人类经验的凭藉之物”的观点。
同时,书中还涉及了罗丹、马蒂斯、塞尚、毕加索等近现代艺术家的人体主题作品,并将两者加以对比研究。
日本美术史家高阶秀尔称此书“是一本考证了以人的裸体像为题目的理想化造型表现在古代希腊首先出现之后,如何又在西欧美术的历史之中发展变化、代代相继的书籍,是一本充满了渊博学识和敏锐洞察力的见解独特的艺术论著。
”(吕宋) 斑点派(Tachi**e) 绘画流派。
“斑点”一词源于法语“Tache”,与“形迹”的意思接近。
“斑点派”是指那些主张随心所欲的不按照规则运用色点、色块的画家,他们重视偶然性的斑点效果,并在任意中追求色点交错和重叠的韵味。
这派画家反对构思腹稿,反对深思熟虑后形成的创作意图。
认为绘画出于心源,是心灵形迹的状态化,是情绪的投射,而斑点色块就是心灵表白的直接要素,因此是无法事先构想的,只能在偶然的情况下才能出现在画布上。
中国书法的“神来之笔”,美国“行动派”的随心所欲,抒情抽象和斑点派都有某些相似之处。
斑点派画家大都生活在法国,他们是阿兰特、布仁、马提厄、阿诺、迪比费、福特里埃,在德国的有沃尔斯,在加拿大的有里奥皮尔等。
1952年,法国艺术评论家塔皮耶首先使用了“斑点派”一词。
(沈正道) 少字数派
硬边艺术与196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色面绘画有共通性,它们都以平坦的色面来追求造型和色彩的纯粹效果,故硬边艺术亦常被归纳到“色面绘画”或“抽象以后的抽象”的范畴内。
代表人物有艾伯斯、纽曼、莱因哈特、诺兰德等。
(张雅春) 现代书法特征 现代书法是以古典书法的审美思想、形式格局、艺术观念作为参照系的。
书法走向现代,形式的变化当然是一大特征,但更主要的还是艺术观念上的突破。
本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艺术思潮对日本、中国的书法界产生了冲击,书法界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行了反思并开始了不同立场的现代化进程。
尊奉古典的书家们与主张前卫的书家们都意识到书法走向现代的历史价值,并以自身的努力向我们展示出这一趋势。
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作比较,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一)从书写内容看,现代书法比之古典书法已不太注重文通句顺及忌有错漏的文字,而以文辞作为素材、作为一种抒泄的媒介物,在其中倾注创作者的心绪、意念、趣尚。
这成为现代书法家们的主要目标。
汉字已转换为创作时的手段与媒介。
在创作过程中,错字或漏字甚至字句不通,在保持视觉形式完整的前提下,至少不再是一个绝对的禁忌。
(二)从书写文字看,写汉字当然还是现代书法的大端,但其侧重点得到了明显改变:即从写字到写造型。
以写造型为观念起点的现代书法认为,只要具有造型含义,即使汉字中没有的构造,书法家们照样可以表现。
它的衍化形态则是:只要艺术家感到有价值,一根孤单的线条、一个墨点,都可以构成一件作品,前卫派书家拒绝接受汉字模式,写作品如画抽象画,即是此中的极端形态。
(三)从表现方法看,传统的古典书法形态,如白纸黑墨、点线交叉,篆隶楷草、横披竖幅的规定与习惯,开始被更多样化的形式手段所取代。
书写材料可以是纸,也可以是布、麻、木片、塑料甚至金属,书写工具可以是笔,也可以用刀、帚从事刻、铸、塑等等;当然也不再限于黑白,可以有各种色彩的配合与质地肌理的显现。
在这样的宽泛气氛下,原有的技巧法则当然也须作大幅度调整,中锋的概念不再是金科玉律,永字八法也不再是唯一法则。
(四)从艺术观念看,现代书法坚决摒弃了书法中残存的实用痕迹,开始强调其作为艺术欣赏品的独立性格,成为与绘画、音乐同列的欣赏对象。
尽管现代书法的表现多种多样,彼此之间差别也不小,但在这四个方面则态度基本一致。
(陈振濂) 《人体艺术论理想形态研究》(TheNude:AStudyinIdealArt) 英国美术理论家肯尼斯·克拉克著。
1956年在纽约出版。
此书原是作者于1953年为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举办的A·W·梅隆美术讲座所写的讲义。
作者以自古希腊始的古典艺术中的人体绘画和雕塑作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人体艺术“是朝气勃发地唤起调和、力量、陶醉、谦让、悲剧性这些人类经验的凭藉之物”的观点。
同时,书中还涉及了罗丹、马蒂斯、塞尚、毕加索等近现代艺术家的人体主题作品,并将两者加以对比研究。
日本美术史家高阶秀尔称此书“是一本考证了以人的裸体像为题目的理想化造型表现在古代希腊首先出现之后,如何又在西欧美术的历史之中发展变化、代代相继的书籍,是一本充满了渊博学识和敏锐洞察力的见解独特的艺术论著。
”(吕宋) 斑点派(Tachi**e) 绘画流派。
“斑点”一词源于法语“Tache”,与“形迹”的意思接近。
“斑点派”是指那些主张随心所欲的不按照规则运用色点、色块的画家,他们重视偶然性的斑点效果,并在任意中追求色点交错和重叠的韵味。
这派画家反对构思腹稿,反对深思熟虑后形成的创作意图。
认为绘画出于心源,是心灵形迹的状态化,是情绪的投射,而斑点色块就是心灵表白的直接要素,因此是无法事先构想的,只能在偶然的情况下才能出现在画布上。
中国书法的“神来之笔”,美国“行动派”的随心所欲,抒情抽象和斑点派都有某些相似之处。
斑点派画家大都生活在法国,他们是阿兰特、布仁、马提厄、阿诺、迪比费、福特里埃,在德国的有沃尔斯,在加拿大的有里奥皮尔等。
1952年,法国艺术评论家塔皮耶首先使用了“斑点派”一词。
(沈正道) 少字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