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罗尔夫斯(ChrislianRohlfs18491938) 德国画家。

    生于荷尔斯泰因的尼恩多夫。

    1874年至1881年在魏玛美术学院学习、任教。

    1901年迁居威斯特利亚的哈根,并担任了福克旺学校的教授。

    1910年以后曾在慕尼黑居住,也在瑞士逗留过。

    他是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最早的画家之一。

    1931年成为普鲁士艺术学院院士;1937年被禁止举办展览。

    1938年在威斯特利亚的哈根逝世。

    一生创作甚丰。

     表现主义画派自身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的,所以,它不意味着形式的统一和风格的一致。

    罗尔夫斯早年受莫奈、凡·高的影响较深,曾以斑烂的色彩描写过静物和花卉。

    是一位在色彩上很有研究、很有才能的人。

    50岁以后找到了自己的形式。

    19051906年间,创作了著名油画《在苏斯特的圣·佩特洛克拉斯教堂》,表明了一种绘画空间抽象的、几何式的组合,向人们提示了某种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

    在艺术的追求与探索中,也使自己归属于表现主义。

    著名版画有1913年创作的《猫》、《女性裸体》,1916年创作的《失去的儿子的归来》等。

    这些作品都隐约地体现着(包括对宗教的)叛逆性的哲理意识。

     他的作品,不论是城市风光、静物或风景,都饶有生机和情趣,并以那种渗透着神奇感情的色彩,表现着非物质的空灵的思想境界。

    (沈正道) skbshge 凡·高 凡·高(VincentVanGagh,18531890) 荷兰画家。

    生于南部的布拉邦特。

    曾当过店员、教师、矿区传教士等。

    1880年开始学画,曾先后在艾登、布鲁塞尔、海牙和安特卫普等地学习绘画。

    凡·高早期作品用色较暗,造形凝重,题材多为农村景色与农民生活,如《吃土豆的人们》,显示出受米勒和19世纪中叶现实主义的影响。

    1886年来到巴黎,接触了劳特累克、修拉、西涅克、高更以及原先印象主义小组的成员,受到他们及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1888年至1889年凡·高住在普罗旺斯的阿尔,并创作了许多作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感情。

    由于过度的劳累和恶劣的生活条件,1888年底凡·高开始精神失常,曾住院治疗,病情时好时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