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关灯
    葡萄干,芝麻等等十余种,配上这些东西,才是一碗好吃的凉粉。

     我交了八百块钱学费,徐林的这个老乡手把手的教我如何制作,尤其是佐料的制作,才是技术的关键,芋圆要如何煮,冰粉要冷藏多久等等,这些都是经验的总结,不学习自己摸索也行,但我没有那个时间。

     而交了学费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这些材料都可以从他这边拿,并不会卖我很贵,就算是全部材料从他这里进货,我自己啥都不干,也会给我留一点微薄的利润。

     学了一天,基本操作我已经学会了,至于味道如何,还不知道,那是以后日积月累的事情,靠的是水磨功夫。

     徐林帮我定了推车瓢盆一类的工具,还带去办理的摊位证,是的,摆摊也是要受管理的,摊位租金两百,卫生费一百,每月三百块钱,就可从傍晚摆到早上,不会被城管追,绝大部分人都会老老实实的办这个证。

     一通操作下来,我看了看自己的口袋,只剩下三百来块钱了,还好当初收了罗晓倩那一万块钱,要不然我连摆摊都摆不起。

     “世人匆匆忙忙,不过为碎银几两,很好,三日后,正式开始摆摊生活” 忙碌了一天之后,我回到了家里,三日后我就可以开始摆摊了,只是让我预料不及的是,摆摊,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因为我身上的因果爆发了。

     第38章不速之客 经过三天的筹备,推车和招牌都做好了,因为是第一次出摊,徐林建议我从他邻居那边买那些佐料,要保证口感,只有口感好了,才能吸引客人。

     我觉得有些道理,花了几十块钱从学手艺的师傅那边买了芋圆等各种佐料,晚上六点,我和徐林一起出摊。

     夜市这边六七点开始热闹起来,周边工厂写字楼的人开始下班,会来夜市这边买东西吃,也有出来散步逛街的人会特意的来这里看看,消费的主力之一还有周边的两所大学。

     “凉粉,凉粉,小碗三块,大碗五块” 我的摊子就在徐林的摊子旁边,徐林要他那川蜀口音帮我吆喝了几遍,我学了一下,没学会,口音不对。

     不过我卖的凉粉跟徐林的卤料有一点互补的意思,他的客户有很多在阳城这边务工的川蜀人,对于凉粉这种川蜀特色小吃,接受能力比较高,所以开张不到半小时就有开单了,算是一个开门红。

     八点一过,夜市上的人少了一些,我和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