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开小会

关灯
    议事毕,刘备遣糜竺,糜芳接收物资,收获甚巨。

     书房之中,赵云、赵林叔侄,诸葛亮,简雍,孙乾分左右入座,刘备难掩笑意,端坐书案之后。

     时有糜竺麾下书吏来报物资数目,刘备初闻难掩喜色,待书吏走后,却又悲天悯人道: “只一小小夏口,十余家族,便有如此巨财,而百姓却食不果腹,衣衫褴褛。

     想我大汉天下,本当是万民安乐、仓廪充实之地,如今这些世家大族肆意剥削,弄得民不聊生,实乃可悲可叹!” 言毕,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痛心之色,挥手拍打书案,似在借此发泄心中的愤懑。

     “自桓、灵二帝以来,朝纲颓坏,宦官与外戚争权,朝堂之上,纷扰混沌,乌烟瘴气,政令弗行。

     四方世家大族乘隙而起,竞相兼并土地,或以巧诈之术,或以豪夺之势,将百姓赖以为生之田,悉占为己有。

     可怜黎庶,终年勤耕于陇亩之间,然所获寥寥,所收之粮,大半入豪强大族之仓廪,己身唯得以野菜粗粮苟延残喘。

     每遇灾年,易子而食之惨状屡见,如此景象,岂盛世之所应有乎? 孔明闻之,微微摇首,轻摇羽扇,面呈凝重之色,对曰: “主公所言极是。

    彼世家大族,于田产之上,大肆搜刮,已为大患,且于行商坐贾诸事,亦处处设障,凭恃权势,垄断诸般营生。

     致使百姓虽身怀技艺,且有心劳作,然难获其利,唯受其盘剥,为其驱役。

     长此以往,贫富悬殊益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竟无立锥之地,百姓安有余财购置衣物?是以衣衫褴褛,往年寒冬,冻馁而亡者不知几何矣。

    ” 赵林看着诸葛亮面带悲伤,忽然明白为何诸葛亮要躬耕于南阳,在卧龙岗搭草庐而居了。

     琅琊诸葛氏本就是世家大族,为了躲避战火,搬迁到了荆州,又与荆州大族蔡家、黄家联姻,如此本应入仕刘景升麾下。

     刘表也确实多次征召诸葛亮,诸葛亮却屡次不仕,恐怕就是因为不愿与世家大族同流,剥削百姓,因此才离开荆州政治中心,躲避在草庐中。

     思及此处,忽见叔父赵云亦愤然作色,手抚佩剑,朗声道: “吾等征战四方,所图者,乃还天下百姓一太平盛世,使世家大族不得肆意妄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