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关灯
    再说这位书生。

    书生年纪不大,但也在每三年一考的科举中落地了三次。

    书生姓李,是一位寒门学子。

     传统意义理解的寒门学子,寒门似乎是一点钱都没有的代名词。

    而历史上真正的寒门学子更像是现代的普通人,虽然没有多达官显贵,但出来半年不工作单纯考学,这旅游费和伙食费还是有的,甚至有可能还有点娱乐津费。

     所以这位李姓书生,到哪里都被人称作李公子。

    尤其是各大“娱乐场所”,一进门就是李公子长李公子短的。

     这位李公子三考未中,又被叶语闲这么一说,弄得没什么心情继续看书了。

    吃完饭见天色尚早,便跑到青楼去风雅一回。

     明代的烟花柳巷,并不是非法场所。

    甚至有官方的官窑开在距离赶考学子租住的酒店客栈周围。

    不过寒门学子的李公子毕竟囊中还是羞涩,所以只是喝了点茶听了会曲,便回到了住处。

     “哎,今年是第四次考了……不会真的一辈子考不中吧。

    ”说罢,他怅然若失的倒头便睡。

     不多时,李公子被一阵锣鼓喧天的声音惊醒。

    他睁开眼,发现自己身着华丽官服,手执状元笏板,身旁无数人山呼海啸:“恭喜李公子高中状元!”他愣住了,随即狂喜,被簇拥着登上金銮殿,面对龙颜俯身叩拜。

    皇帝微笑着说道:“李卿才思过人,实乃栋梁之材!朕赐你黄金千两,官职四品,更将郡主许配于你!”李公子欣喜若狂:原来我注定是天命之子,荣登榜首,仕途坦荡! 从此后李公子一路平步青云,才学与才情发挥到了极致。

    初入仕途,他便凭借出色的文章与清正的形象被举荐到翰林院,之后又因几场精彩绝伦的奏疏博得皇帝龙颜大悦,被直接委任为江南地方官。

    此后,李公子治理地方颇有声望,剿匪平民、兴修水利,无不深得民心,甚至百姓为他立碑称颂。

     这样的声名自然少不了被朝堂中的派系关注。

    有人欣赏他的才干,有意提携,也有人忌惮他的声势,暗中打压。

    一时间,宴请的邀请雪花般飞来,礼物的堆积如山。

    他本想保持初心,但渐渐地,出于不便推却或者“投桃报李”,他还是被卷入了复杂的人情往来之中。

    一次,他从一位地方富商手中接过几箱珍贵字画;另一次,他出席了一位同僚的寿宴,酒后留下了他无意间的一句“何妨将此事放宽”。

    这些事情,他当时不过一笑置之,却在不久后的某一天变成了他噩梦的起点。

     皇帝震怒。

    一桩震动朝野的官场舞弊案突然曝光,涉及走私国库银两、地方赋税亏空,甚至贪污赈灾款项。

    而在这条错综复杂的链条中,李公子的名字赫然在列。

    他并非案主,但似乎是诸多事端的枢纽:富商的礼物被怀疑为行贿、宴席上的谈话成了“放水贪腐”的指证,甚至那些“施恩”的同僚已经被认定为核心同党。

     廷议之上,一位老臣沉声道:“你,身为朝廷命官,却与贪官污吏勾结,行事不法,如何担当国之重任?”一锤定音后,李公子被押上了公堂。

    面对皇帝冷厉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