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上坟

关灯
    烟雨蒙蒙,竹枝青翠,随风微摆,杜鹃在外鸣叫,如泣如诉,群山起伏,晦暗不明。

     王和垚虽然昨夜睡的晚,但多年的作息习惯,他还是早起了。

     不但早起了,而且俯卧撑,仰卧起坐都做了许多。

    要不是地形不熟,又是下雨天,他已经出去跑步了。

     打开房门,低矮的土墙和茅草屋顶映入眼帘,细雨如丝,竹叶亮绿,屋外清新的空气,让王和垚精神一振。

     是的,他已经是这时代的王和垚了。

     “阿爹,阿母,你们也起来了。

    ” 看到父母在前屋忙活,王和垚打起了招呼。

     既来之、则安之,没有必要再缅怀过去。

     “垚儿,你怎么不歇歇?” 王父停下手头的事情,回过头来,关切地说道。

     “阿爹,你这是要……” 看到父亲一身麻衣,王和垚不由得一愣。

     “垚儿,今天是寒食,你爹要去给你外公上坟。

    你身子弱,就不要去了吧。

    ” 王母粗布葛衣,她从父亲身后闪出,她走过来,看了看儿子的房中,眼神中有一丝惊讶。

     以前儿子从不早起,性格懦弱,脾气古怪,今天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房间里、床上整洁不说,那个被褥,叠的方方正正,像砖头一样。

     这变化也太大了些。

     “阿母,我没事。

    已经好多了!” 王和垚笑着说道,安慰着父母。

     寒食是汉人第一大祭祀节日,在冬至后105天,清明前一天或两天,节时严禁烟火,只吃冷食。

    唐时曾经以政令的形式,将扫墓固定在寒食节。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飞入五侯家,民间、官府、皇家都会在寒食这天祭祀扫墓,添土烧纸,以寄托哀思,告慰先人。

     在王和垚所处的后世,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节奏快,谁还会吃冷食再祭祀,寒食清明归为一日,个中利弊,只有后世后后世才知道了。

     “阿母,你不去吗?” 王和垚脱口而出。

     “你这孩子,女人怎么可以上坟。

    桌上有青团,你慢慢吃,喝些水。

    ” 王母笑了一声,眼里亮晶晶,她拿起蓑衣和农具,和提着篮子的王父就要出门。

     青团是余姚的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也是余姚百姓在寒食和清明吃的一道传统点心。

     “阿母,你这是要去那里?” 王和垚一阵脸红。

    乡村陋俗,不允许自己的亲生女儿上坟祭祀,何其荒谬! “你这孩子,阿母当然是要去田里忙活,不然咱们吃什么。

    ” 王母笑着说道,背过身,红着眼眶,抹了一把眼泪。

     儿子被吓成了这个样子!也不知道,以后脑子有没有问题?还能不能娶妻生子、正常生活? “阿母,我和你一起去!” 优雅瘦弱的母亲要去干农活,身为男子汉的王和垚,立刻急了起来。

     当初,他可是八块腹肌,钢板直男一个,怎能眼看着母亲受苦受累。

     “田里没什么活计,除除草什么的。

    你要是身子好些,就去给你外公上上坟吧。

    ” 王母心里开心。

    儿子自小体弱多病,从来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难得有这份孝心。

     不过,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