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少年行

关灯
    余姚县城一县两城,中间以姚江为界,有一南一北两个城池。

    登上北城内的龙泉山南望,可见一江烟水,两岸城垣,江上虹桥卧波,城内粉墙黛瓦,景象迷人。

     北城是县署所在,有龙泉山、城隍庙,是余姚县的文化政治中心。

    南城因为有学宫和粮仓,地势平坦,直街纵贯南北,又有位于南城声角苑的姚江书院,七成左右的士民反而居住在南城。

     龙泉寺位于余姚县北城内的龙泉山南麓,坐北朝南,背靠龙泉山,面临姚江,因为是大儒王阳明的故居所在地,又因王阳明在龙泉山上讲学,因此十分有名。

     龙泉寺于东晋年间修建,南宋建炎年间被毁。

    宋高宗赵构因躲避金兵追踪,途经余姚,赐金重建龙泉寺。

    后又毁又重建,是余姚县最有名的一处佛教胜地。

     正值暮春时节,满山绿树掩映,光影斑驳,更有桃花成片怒放,暗香浮动,沁人心扉。

     脱离了浮华和喧嚣,回到古时的青山绿水,伴随着鸟儿的鸣叫,让王和垚精神为之一振。

     身处没有污染的天籁,很是有些奢侈。

     半山腰一处,看到王和垚出现,几个年轻的面孔从树林中的隐蔽处闪现,四男一女,年轻的让人羡慕。

     王和垚暗自发笑,有些飘飘然。

     自己不也是如此的青春年少吗! 几个人都是青春年少,唯一让王和垚不自在的,是人人一颗大光头,脑后顶着一小辫子,又不是艺术家,也不是刻意扮酷,实在是别扭。

     “和垚,你来了!” 高富帅的郑思明,一身浅色布衣,并没有穿孝服,首先打了招呼。

     “思明,你们也都到了。

    ” 王和垚上前几步,和郑思明等人寒暄。

     和这些少年在一起,让他恍惚回到了高中时代,风华正茂,青春无限。

     他看了几眼郑思明,这人风度翩翩,就是太硬,不当兵太可惜了。

     “和垚,你到底有什么主意,赶紧说出来吧!别瞎耽搁功夫!” 浓眉大眼,身材偏瘦的高大少年首先开口,脸上颧骨微微突出,显示其倔强的一面,灰色衣服上有几块蓝色补丁,引人注目。

     郑思明眉头微微一皱,看了看补丁少年,却没有开口。

     “赶紧的!说完了赶紧出城!” 孙家纯脸上的不耐烦去了一些,仍然说了一句。

     看得出来,他似乎不乐意来龙泉山。

    或者说,他不喜欢来县城。

     “你倒是个急性子!” 王和垚一时叫不出这少年的名字,目光不由自主转向了郑宁求助。

     “家纯哥,你不要急,听和垚哥慢慢说。

    ” 郑宁赶紧也劝起了孙家纯。

     孙家纯! 王和垚暗暗点头。

    原来,这就是暴脾气的孙家纯。

    听郑宁说,他已故的祖父孙嘉绩,曾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如今家道中落,父亲几年前病死,和弟弟、老母相依为命。

     “家纯,耐心点,听和垚说!” 圆脸白皙、胖乎乎的高大少年轻声说道,语气平缓,额头冒汗,眉头微微皱起。

     看他的打扮,同样是粗布衣裳,不过没有补丁,也要整洁干净的多。

     另外一个相貌英俊,甚至有些秀气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