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关灯
    好教他读书习字,继承陆家家业。

    陆桓城倒不在乎这些,说要一个贴心棉袄的小女儿,粉雕玉琢,扎着两只小圆髻,扑在怀里嗲嫩嫩地撒娇。

    晏琛记起陆桓城曾有过一个妹妹,唤作宁宁,三岁时不幸夭折了,便也改了口,说腹中想必是个乖巧的女儿,就算不是,以后也总能生出一个来。

     孕子不易,陆桓城心疼他,哪里舍得让他一直生。

    女孩儿也好,男孩儿也好,只要是晏琛诞下的,就是陆家最宝贝的嫡嗣。

     晏琛晕乎着吐了两个多月,肚子一点儿也不见长,更不知何年何夕才能鼓出一只小西瓜,总感觉白吐了。

    于是没事就捏捏腰肉,手指往肚皮上写“别偷懒”,催促笋儿快点长,最好一夕之间就把小腹撑得满满的,好给陆桓城看见。

     笋儿是个聪明孩子,娘胎里把话记住了。

    江州那一夜终于逮到机会,可劲儿往天上疯窜,窜得晏琛叫苦不迭,后悔莫及,从此一丝催促的念头都不敢有,只盼孩子天天偷懒,长得越慢越好,千万要熬到足月再出来。

     第十二章旧事 陆宅东南角,离竹庭大约转过三条游廊处,有一座红漆圆门的藕花小苑。

     晏琛如今就住在这儿。

     说是小苑,其实宽阔的很。

    进门一条丈余长的青石小路,朝右拐弯,通往敞亮的屋舍。

    庭院里一方碧水池塘,塘边山石林立,落下一道七尺高的小水瀑,溅湿了沿墙连排的湘妃竹。

     屋门向阳而开,水瀑引自山泉,暖日活水一样不缺,对晏琛而言是一处理想的安胎之所。

    他的产期在七月,到时候开满一池藕花,莲叶团团,盛着水露,遇着临产阵痛了,就搬一把竹椅到阴翳处,躺在上头,淋着水意纳凉消暑,也能缓解疼痛。

     阆州地处南陆,入春早。

    他与陆桓城刚归家那阵子,北地尚在千里飘雪,这儿的嫩柳已悄然抽了芽尖。

    眼下时近暮春四月,芳华阑珊,新生的绿意褪尽了鹅黄,从湿气中沉淀下来,织作一片碧绸似的热闹苍翠。

     这天日头晴好,晏琛穿了一件轻软的对襟披风,沿着东廊朝竹庭慢慢挪步。

     他的身子日益沉重,腹部高隆,走路总易疲累,却不肯做一只懒在小苑不动的抱窝母鸡。

    他心里惦念笋儿,时常去竹庭探望,顺便为自己修剪一番长枝乱叶身子虽然越发不好看了,竹子还是要漂亮如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