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修行者的困境

关灯
    种方式,他们逐渐排除心中的杂念,使心境变得更加平静和专注。

     在身体调节方面,他们尝试通过瑜伽般的体式来放松身体肌肉,缓解身体的紧张感。

    例如,“莲花坐”能帮助他们稳定身体重心,挺直脊背,使气息在体内更加顺畅地运行。

    同时,配合轻柔的伸展动作,拉伸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让身体进入一种舒适而放松的状态。

    当身体放松下来,心灵也更容易平静,杂念便难以滋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意念专注法 一些徒弟采用意念专注的方法来对抗杂念。

    他们在修炼时,选择一个单一的目标作为意念的焦点,如烛光。

    在昏暗的静室中,点燃一支蜡烛,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那跳跃的火焰上。

    观察火焰的形状、颜色和舞动的姿态,让自己的思绪完全沉浸其中。

    当杂念出现时,他们便立刻将注意力拉回到火焰上,通过这种反复的训练,逐渐增强自己的专注力,使杂念无法轻易占据心头。

     还有的徒弟选择专注于自身的心跳声。

    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静下心来聆听心脏有节奏的跳动。

    感受每一次心跳带来的生命律动,将意识与心跳融为一体。

    随着对心跳声的专注,外界的干扰逐渐被屏蔽,内心也变得更加平静和安定,从而能够更加专注地进行修炼,减少杂念的干扰。

     品德修养法 君贤的徒弟们深知《黄经》中品德修养与修行的紧密联系,于是从品德修养入手来解决杂念问题。

    他们积极践行仁爱之心,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他人,帮助寺庙中的师兄师弟解决生活和修行上的困难。

    当看到他人因自己的帮助而面露笑容、有所收获时,内心会涌起一股温暖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有助于消除内心的自私和狭隘,让心境更加开阔和平和。

     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他们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秉持宽容和善良的态度。

    例如,当与其他徒弟发生意见分歧时,他们不再急于争辩,而是先冷静下来,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

    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因情绪激动而产生的杂念,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为修炼创造了良好的心境条件。

     接着就是呼吸法,呼吸调节对于修行的重要性,因而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进行呼吸的修炼与调节,每一种方法都蕴含着深刻的修行智慧与技巧,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修行状态,提升自身的修为境界。

     自然吐纳法:徒弟们首先学习的是基础的自然吐纳法,他们会选择在清晨时分,前往天神庙后的山林中进行修炼。

    此时,山林中空气清新,富含自然灵气。

    徒弟们身着宽松的道袍,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身姿挺拔而放松,双目微闭,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他们缓缓地用鼻子吸气,想象着将山林间的清新空气与自然灵气一同吸入体内,气息沿着鼻腔、喉咙,缓缓下沉至腹部,感受腹部随着吸气逐渐隆起,如同吸纳了天地间的生机与能量。

    然后,再用嘴巴轻轻地呼气,将体内的浊气缓缓排出,感受身体的放松与轻盈,仿佛将所有的疲惫与杂念都随之排出体外。

    如此反复,呼吸平稳而自然,逐渐排除心中的杂念,使心境变得更加平静和专注,为后续的修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腹式呼吸法:在掌握了自然吐纳法后,徒弟们进一步修炼腹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方法要求他们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让腹部向外扩张,不仅仅是腹部的前侧,还包括两侧和后侧,仿佛整个腹部都在膨胀,如同一个充满气的皮球,以充分吸入更多的空气和能量;呼气时,则收缩腹部,将腹部向内凹陷,尽量将体内的浊气全部排出,感受腹部与脊柱的贴近。

    通过这种腹部的大幅度起伏运动,能够更有效地按摩内脏器官,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活力和柔韧性。

    在修炼过程中,徒弟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起伏上,感受气息在腹部的流动,逐渐增强对呼吸的控制能力,使呼吸更加深沉、悠长,进而提升自身的专注力和定力,更好地引导体内的能量运行,助力修行的深入。

     逆腹式呼吸法:随着修行的进阶,部分徒弟开始尝试逆腹式呼吸法。

    与腹式呼吸法相反,逆腹式呼吸在吸气时,腹部微微收缩,气息下沉至腹部,感觉腹部像是被一股力量向内挤压;呼气时,腹部则向外扩张,仿佛有一股能量从腹部向外释放。

    这种呼吸方式更为精细和微妙,需要徒弟们具备较强的呼吸控制能力和专注力。

    通过逆腹式呼吸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