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江西人在南京
关灯
小
中
大
江西商人遍天下。
凡是大城市,必有江西商人的江右商会。
江西商人走到哪里,就把万寿宫建到哪里。
南京身为全天下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自然照例有一座万寿宫,江右商会就在万寿宫旁边。
五月下旬,南京的江右商会会馆来了一群南昌商人,为首之人面相凶狠,目光阴鸷,身材高大,浑身肌肉把衣服绷得紧紧的,一看就不是善与之辈。
会馆管事没有多在意,出外行商基本上都有武功在身,随身行李放着砍刀是标配,一旦遇到打劫,行商抽出棍棒安上砍刀就是一把朴刀。
管事例行公事检查他们的路引登记住宿,客人的姓名不外乎是罗、熊、涂、陈之类,听名字就是南昌人。
管事看看为首之人的路引,问道:“陈恒陈当家,尔等可有违禁物品,弓弩一类?” 陈恒咧嘴一笑:“管事先生,嫩哇西里,我哩是正经行商,又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
” 管事“嗯”一声。
此人面生,南京官话也讲得不好,应该是第一次来南京,必须要提醒一下:“有许多江西籍在南京做官的人住江右会馆,你们平时注意言行,不要惊扰贵人!” 各地商会会馆除了做本乡商人招待所,很大部分的功能是为本乡在当地的读书人、官员提供长期住宿,收费低廉。
特别是北京、南京这两个都城中,江西籍官员成堆,并不是所有的江西籍官员都能买得下或租得起南北两京的房子,不少江西籍官员就住在江右会馆里。
陈恒让一行人安顿下来先休息。
傍晚时分,一名补子是黄鹂的八品官员满脸疲惫之色来到江右会馆饭堂吃饭,看样子是当值下来。
陈恒也来到饭堂,四下张望,见饭堂里官员、书生、商人俱有,他来到那名八品官员面前坐下,搭讪道:“桂子月中落?” 八品官诧异地看了陈恒一眼,回了一句:“梅岭花自开。
” 两人便不再言语,闷头吃完饭,一前一后去会馆外散步消食。
来到一处僻静地,八品官见四下无人,朝陈恒怒道:“你们也太张扬了,怎么能住在江右会馆?那里人多眼杂,住客中,文武官员俱有!若有警醒之人察觉端倪,如何是好?” 陈恒解释说:“我们也怕住别的客栈惹人问东问西,毕竟是江右会馆,本乡本土之人会宽松一些。
” 那八品官沉思片刻说:“我在应天府给你们找一处空院子吧。
你们一共来多少人?” 陈恒窘迫回道:“约两百人。
” 八品官吃惊地睁大眼睛:“我最多只能找几个院落,大约能住下一百人。
” 陈恒在心中盘算一下道:“可以。
” 八品官指点说:“南京的水门通衢是三山门,那边至少要有五十人;城南的清凉门建成后未使用过,少有兵丁防守,可以放几十人。
这两处至关重要,说不得就要从这两处打开缺口进南京。
” 陈恒见八品官如数家珍,松口气道:“是极。
一切听凭大人指派。
大人找到院子我们就搬去。
” 南京城里的房子也是由应天府租给市民、商户,府衙门的户房负责对公房租户收取租金、修缮金,工房负责修葺。
这名八品官就是应天府户房的一名低层官员。
八品官次日回到应天府衙门上值,从户房的案卷里找到两处无人居住的院子。
院子属于还没有经修缮的危房,并不是不能住人,毕竟梁柱一时半会不至于塌下来。
院子的位置也不错,就在南京城中心的鼓楼街。
大明开国已一百多年,太祖高皇帝制订的保甲制、人员流动管理制在南北两京西安武昌开封南昌这等大城市早就无人理会。
光顺天府应天府就有几十万外地匠户长期滞留,一百多年繁衍下来已经成为地道老北京老南京,不查户口,任谁都不知道他们是外地人。
这些人照样入学、考科举、经商。
按法律应该遣返他们回乡,但官老爷谁都不想沾这种事。
趁着大城市没人管的便宜,陈恒带着手下搬入鼓楼街的两个院子。
鼓楼街的位置非常好,四通八达,很适合居中调度。
安排妥当后,陈恒先去南京守备太监刘琅私宅递个帖子
凡是大城市,必有江西商人的江右商会。
江西商人走到哪里,就把万寿宫建到哪里。
南京身为全天下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自然照例有一座万寿宫,江右商会就在万寿宫旁边。
五月下旬,南京的江右商会会馆来了一群南昌商人,为首之人面相凶狠,目光阴鸷,身材高大,浑身肌肉把衣服绷得紧紧的,一看就不是善与之辈。
会馆管事没有多在意,出外行商基本上都有武功在身,随身行李放着砍刀是标配,一旦遇到打劫,行商抽出棍棒安上砍刀就是一把朴刀。
管事例行公事检查他们的路引登记住宿,客人的姓名不外乎是罗、熊、涂、陈之类,听名字就是南昌人。
管事看看为首之人的路引,问道:“陈恒陈当家,尔等可有违禁物品,弓弩一类?” 陈恒咧嘴一笑:“管事先生,嫩哇西里,我哩是正经行商,又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
” 管事“嗯”一声。
此人面生,南京官话也讲得不好,应该是第一次来南京,必须要提醒一下:“有许多江西籍在南京做官的人住江右会馆,你们平时注意言行,不要惊扰贵人!” 各地商会会馆除了做本乡商人招待所,很大部分的功能是为本乡在当地的读书人、官员提供长期住宿,收费低廉。
特别是北京、南京这两个都城中,江西籍官员成堆,并不是所有的江西籍官员都能买得下或租得起南北两京的房子,不少江西籍官员就住在江右会馆里。
陈恒让一行人安顿下来先休息。
傍晚时分,一名补子是黄鹂的八品官员满脸疲惫之色来到江右会馆饭堂吃饭,看样子是当值下来。
陈恒也来到饭堂,四下张望,见饭堂里官员、书生、商人俱有,他来到那名八品官员面前坐下,搭讪道:“桂子月中落?” 八品官诧异地看了陈恒一眼,回了一句:“梅岭花自开。
” 两人便不再言语,闷头吃完饭,一前一后去会馆外散步消食。
来到一处僻静地,八品官见四下无人,朝陈恒怒道:“你们也太张扬了,怎么能住在江右会馆?那里人多眼杂,住客中,文武官员俱有!若有警醒之人察觉端倪,如何是好?” 陈恒解释说:“我们也怕住别的客栈惹人问东问西,毕竟是江右会馆,本乡本土之人会宽松一些。
” 那八品官沉思片刻说:“我在应天府给你们找一处空院子吧。
你们一共来多少人?” 陈恒窘迫回道:“约两百人。
” 八品官吃惊地睁大眼睛:“我最多只能找几个院落,大约能住下一百人。
” 陈恒在心中盘算一下道:“可以。
” 八品官指点说:“南京的水门通衢是三山门,那边至少要有五十人;城南的清凉门建成后未使用过,少有兵丁防守,可以放几十人。
这两处至关重要,说不得就要从这两处打开缺口进南京。
” 陈恒见八品官如数家珍,松口气道:“是极。
一切听凭大人指派。
大人找到院子我们就搬去。
” 南京城里的房子也是由应天府租给市民、商户,府衙门的户房负责对公房租户收取租金、修缮金,工房负责修葺。
这名八品官就是应天府户房的一名低层官员。
八品官次日回到应天府衙门上值,从户房的案卷里找到两处无人居住的院子。
院子属于还没有经修缮的危房,并不是不能住人,毕竟梁柱一时半会不至于塌下来。
院子的位置也不错,就在南京城中心的鼓楼街。
大明开国已一百多年,太祖高皇帝制订的保甲制、人员流动管理制在南北两京西安武昌开封南昌这等大城市早就无人理会。
光顺天府应天府就有几十万外地匠户长期滞留,一百多年繁衍下来已经成为地道老北京老南京,不查户口,任谁都不知道他们是外地人。
这些人照样入学、考科举、经商。
按法律应该遣返他们回乡,但官老爷谁都不想沾这种事。
趁着大城市没人管的便宜,陈恒带着手下搬入鼓楼街的两个院子。
鼓楼街的位置非常好,四通八达,很适合居中调度。
安排妥当后,陈恒先去南京守备太监刘琅私宅递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