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爹味
关灯
小
中
大
几人絮絮叨叨,走出了山路来到大道上,李指挥使从后卫营中召来一匹驽马给杨植当坐骑。
前世的杨植在坝上草原陪客户骑过马,他接过驽马纵身一跃而上,娴熟地控着马首向前走。
李指挥使三人不禁喝彩道:“吓!看杨小哥这架势,至少御马监少监起步!” 杨植充耳不闻,眼睛向四处张望,看看有没有可能策马逃跑,但赣南丘陵山地,路两边不是深沟大溪就是一人多高的杂草灌木丛,又能跑到哪里去? 一路无话,临近赣州府城时,三个军官说巡抚大人正在城外中军帐中等候,于是大军拐入城外军营。
四人一进中军帐,三个正副指挥使就满脸堆笑,双膝跪倒,口称:“军门大人运筹帷幄,明见万里。
我军大捷,池匪余部已被剿灭。
” 此时文贵武贱已经十分明显,世人习以为常,正三品指挥使见了四、五品文官都是以下属自称。
这种情形往后更是恶化,等到天启年间,一品总兵见了兵部、都察院四品文官都要下跪。
杨植心中叹息,边听李指挥使汇报缴获、斩首、兵士死伤等事宜,边打量帅案后端坐的王阳明。
王阳明死后,他创建的心学风靡一时成为显学,朝堂之上大都是心学派官员。
明朝灭亡满清定鼎中原后,汉人遗民痛定思痛,认为明实亡于心学,心学使士大夫狂妄无能无耻,于是先后兴起朴学、实学。
但自己穿越之前,王阳明学说从海外反攻大陆,有心之人历经十年布局,一时间王阳明又被狂热吹捧,甚至于被称为圣人。
眼前王阳明体态瘦弱,双颊微红,正是肺痨的症状。
但精神矍铄,双目有神,太阳穴微微鼓起。
自己穿越到大明不过一旬,即遇到一位历史名人。
想到此处,杨植不由得嘴角上扬。
突然之间,中军帐内鸦雀无声。
杨植从神游天外回到现实,才发现帐内众人正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从未见过如此嚣张、不敬上官、不知礼仪的百姓! 少年,凭你的不恭,这帐内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当堂打杀你! 见官不跪是要有本钱的,你至少应该秀才出身! 王阳明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
从杨植进帐开始,王阳明就注意到杨植,杨植身量较同龄少年壮,正处于发育期,但也说不上姿貌轩伟,只是一个长相端正的普通人,脸色黧黑,与久被烈日曝晒的赣粤当地乡人无异。
但杨植身上的气质非常独特,是明朝士人所推崇的平和、洒落的气质,仿佛见惯大场面,不似土匪山贼视天理王法于无物的浑不吝。
巡抚大人王阳明目视杨植良久,开口问道:“少年莫非杨植乎?” 杨植回过神来,才想起自己今后一生幸福系于王阳明一念之间,气势顿挫,不由得躬身拱手说:“山野村夫杨植,见过巡抚大人。
” 大帐里的亲兵看不下去了,口中喝道“大胆”,就要上前动手。
王阳明倒是挥挥手,表示不计较,又问道:“干本分事,持平常心,做自在人。
你已失去平常心了。
我且问你,你?既未进学,平日所读何书?” 考上秀才称为进学,王阳明是想盘盘道。
杨植恭敬回答说:“小子家贫,唯在村里私塾读过蒙学而已。
” 王阳明狐疑不已,继续追问:“你给池贼所出上中下三计,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杨植想不到王阳明已知晓自己出山第一计的事,当即心念电转,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坤坤,就看自己怎么说了!要勾起
前世的杨植在坝上草原陪客户骑过马,他接过驽马纵身一跃而上,娴熟地控着马首向前走。
李指挥使三人不禁喝彩道:“吓!看杨小哥这架势,至少御马监少监起步!” 杨植充耳不闻,眼睛向四处张望,看看有没有可能策马逃跑,但赣南丘陵山地,路两边不是深沟大溪就是一人多高的杂草灌木丛,又能跑到哪里去? 一路无话,临近赣州府城时,三个军官说巡抚大人正在城外中军帐中等候,于是大军拐入城外军营。
四人一进中军帐,三个正副指挥使就满脸堆笑,双膝跪倒,口称:“军门大人运筹帷幄,明见万里。
我军大捷,池匪余部已被剿灭。
” 此时文贵武贱已经十分明显,世人习以为常,正三品指挥使见了四、五品文官都是以下属自称。
这种情形往后更是恶化,等到天启年间,一品总兵见了兵部、都察院四品文官都要下跪。
杨植心中叹息,边听李指挥使汇报缴获、斩首、兵士死伤等事宜,边打量帅案后端坐的王阳明。
王阳明死后,他创建的心学风靡一时成为显学,朝堂之上大都是心学派官员。
明朝灭亡满清定鼎中原后,汉人遗民痛定思痛,认为明实亡于心学,心学使士大夫狂妄无能无耻,于是先后兴起朴学、实学。
但自己穿越之前,王阳明学说从海外反攻大陆,有心之人历经十年布局,一时间王阳明又被狂热吹捧,甚至于被称为圣人。
眼前王阳明体态瘦弱,双颊微红,正是肺痨的症状。
但精神矍铄,双目有神,太阳穴微微鼓起。
自己穿越到大明不过一旬,即遇到一位历史名人。
想到此处,杨植不由得嘴角上扬。
突然之间,中军帐内鸦雀无声。
杨植从神游天外回到现实,才发现帐内众人正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从未见过如此嚣张、不敬上官、不知礼仪的百姓! 少年,凭你的不恭,这帐内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当堂打杀你! 见官不跪是要有本钱的,你至少应该秀才出身! 王阳明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
从杨植进帐开始,王阳明就注意到杨植,杨植身量较同龄少年壮,正处于发育期,但也说不上姿貌轩伟,只是一个长相端正的普通人,脸色黧黑,与久被烈日曝晒的赣粤当地乡人无异。
但杨植身上的气质非常独特,是明朝士人所推崇的平和、洒落的气质,仿佛见惯大场面,不似土匪山贼视天理王法于无物的浑不吝。
巡抚大人王阳明目视杨植良久,开口问道:“少年莫非杨植乎?” 杨植回过神来,才想起自己今后一生幸福系于王阳明一念之间,气势顿挫,不由得躬身拱手说:“山野村夫杨植,见过巡抚大人。
” 大帐里的亲兵看不下去了,口中喝道“大胆”,就要上前动手。
王阳明倒是挥挥手,表示不计较,又问道:“干本分事,持平常心,做自在人。
你已失去平常心了。
我且问你,你?既未进学,平日所读何书?” 考上秀才称为进学,王阳明是想盘盘道。
杨植恭敬回答说:“小子家贫,唯在村里私塾读过蒙学而已。
” 王阳明狐疑不已,继续追问:“你给池贼所出上中下三计,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杨植想不到王阳明已知晓自己出山第一计的事,当即心念电转,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坤坤,就看自己怎么说了!要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