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两面人
关灯
小
中
大
杨植魂飞魄散。
贼老天!别人穿越都是锦衣玉食,只有自己,隔几个月就会被人砍脑壳!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累了,毁灭吧!销号重练! 杨植决定做最后的垂死挣扎,眼见有几名着甲大汉抽出牛尾刀,面无表情正要过来,他用尽全身力气朝老者大喊:“刀下留人!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我等虽为军士,也是父母所生!在下乃中都锦衣卫总旗杨植,却想知道今日因何而死?” 老者眼皮也不抬一下,朗声说道:“老夫丛兰,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我见尔等攻守有度,定是军中操练过的,果然一问即知!今日尔等触犯军法,定斩不饶!” 卧槽!原来是凤阳卫所的另一个顶头上司! 丛兰,字廷秀号丰山,资历很深,是弘治三年进士,一生主要功业就是兜兜转转在边关打转,正德十年闰四月以户部右侍郎总理漕运兼凤阳等地巡抚,是大明典型的实干型官员。
在县衙喝茶看报纸时,杨植从邸报中经常看到丛兰的名字,舅舅在凤阳斩十个流寇人头得升百户,那一仗就是丛兰指挥的。
丛兰也武功高强,非常能打,常常顶盔掼甲亲自冲阵。
杨植于是膝行几步向前说道:“原来是丰山公!丰山公明鉴,果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是,我等在徐州斗殴,是有苦衷的!” 丛兰睁眼打量杨植几许,又闭上眼睛。
心中自动忽略杨植的苦衷,细细琢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脸色不由得缓和下来,柔声说:“原来是锦衣卫小校,你且站着说话。
老夫问你,可曾进学?” 军户、锦衣卫户考中举人进士的颇多,约占大明进士户籍的六分之一,是以丛兰并不奇怪,有此一问。
杨植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小子明年有信心过小三关。
” 丛兰眉毛一扬,说道:“平日制艺,且背一篇习作听听!” 杨植回想一下,从《三年科举五年模拟习题集》中选了一篇应景的文章背诵起来。
“题目是:‘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破题曰:人与言交畏,犹是畏天命之心焉。
” 丛兰点点头,说:“可以。
” 八股取士,考生要做经义、时务、策论等各几篇文章,考官哪能看得那么多。
一般考官只看经义文章,偷懒的只看第一篇八股,更懒的考官只看第一篇的第一句破题。
考生只要第一句破题切中肯綮,就基本上十拿九稳能中。
题目是三畏,切合当前情形。
杨植破题精准,可见是有真功夫,这水平做个秀才不在话下。
丛兰举目四望,见跪倒一片的人群中还有一人站着,皱眉问道:“此为何人?” 杨植回道:“此为凤阳县尊之师爷,是松江府的秀才。
” 丛兰点头招呼夏师爷过来,问道:“你们既是凤阳班军,为何在徐州与棍徒斗殴?” 杨植抢先回答说:“凤阳中都守备太监丘公公与凤阳县联手,于城南苗山开发琉璃项目为凤阳军民谋个出路。
现凤阳琉璃欲在徐州售卖,与博山货冲突尔。
我等不知总督亦在云龙山,惊扰军门大人,死罪。
” 夏师爷从杨植开始与丛兰对话起就听了真切,实在无法将眼前文质彬彬知书达礼的形象与刚才山脚下飞扬跋扈的山贼本色联系起来! 而且杨植回禀丛兰的话中故意含糊其辞,暗戳戳地说是太监肆意妄为,还拉上凤阳县令为之背书,因为自己就在现场,很难不让总督兼巡抚大人不产生联想。
丛兰果然体谅了杨植的苦衷,叹道:“自中都一役后,我总理漕运事务较多,驻锡于淮安,久不去凤阳矣!不料凤阳竟有如此变化。
” 原来丛兰近日巡视漕运,为躲清静住在云龙山兴化寺,今日下山却正遇见杨植与博山人讲数,中军官见杨植等人攻防有度,怀疑是徐州军兵,这才下来喝止。
这等破事在总督眼里不值一提,如果不是怀疑有军兵参与,丛兰,甚至包括徐州府县根本不会理会此事。
杨植平白无故又在阎王殿前打了个滚,差点被当场诛杀传首凤阳八卫,郭雪郭大姐从此成为望门寡。
想想不禁心中后怕,对丛兰说:“丛军门若是无事,我等先行告退。
” 丛兰却熟视杨植后问道:“你很能打吗?”
贼老天!别人穿越都是锦衣玉食,只有自己,隔几个月就会被人砍脑壳!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累了,毁灭吧!销号重练! 杨植决定做最后的垂死挣扎,眼见有几名着甲大汉抽出牛尾刀,面无表情正要过来,他用尽全身力气朝老者大喊:“刀下留人!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我等虽为军士,也是父母所生!在下乃中都锦衣卫总旗杨植,却想知道今日因何而死?” 老者眼皮也不抬一下,朗声说道:“老夫丛兰,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我见尔等攻守有度,定是军中操练过的,果然一问即知!今日尔等触犯军法,定斩不饶!” 卧槽!原来是凤阳卫所的另一个顶头上司! 丛兰,字廷秀号丰山,资历很深,是弘治三年进士,一生主要功业就是兜兜转转在边关打转,正德十年闰四月以户部右侍郎总理漕运兼凤阳等地巡抚,是大明典型的实干型官员。
在县衙喝茶看报纸时,杨植从邸报中经常看到丛兰的名字,舅舅在凤阳斩十个流寇人头得升百户,那一仗就是丛兰指挥的。
丛兰也武功高强,非常能打,常常顶盔掼甲亲自冲阵。
杨植于是膝行几步向前说道:“原来是丰山公!丰山公明鉴,果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是,我等在徐州斗殴,是有苦衷的!” 丛兰睁眼打量杨植几许,又闭上眼睛。
心中自动忽略杨植的苦衷,细细琢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脸色不由得缓和下来,柔声说:“原来是锦衣卫小校,你且站着说话。
老夫问你,可曾进学?” 军户、锦衣卫户考中举人进士的颇多,约占大明进士户籍的六分之一,是以丛兰并不奇怪,有此一问。
杨植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小子明年有信心过小三关。
” 丛兰眉毛一扬,说道:“平日制艺,且背一篇习作听听!” 杨植回想一下,从《三年科举五年模拟习题集》中选了一篇应景的文章背诵起来。
“题目是:‘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破题曰:人与言交畏,犹是畏天命之心焉。
” 丛兰点点头,说:“可以。
” 八股取士,考生要做经义、时务、策论等各几篇文章,考官哪能看得那么多。
一般考官只看经义文章,偷懒的只看第一篇八股,更懒的考官只看第一篇的第一句破题。
考生只要第一句破题切中肯綮,就基本上十拿九稳能中。
题目是三畏,切合当前情形。
杨植破题精准,可见是有真功夫,这水平做个秀才不在话下。
丛兰举目四望,见跪倒一片的人群中还有一人站着,皱眉问道:“此为何人?” 杨植回道:“此为凤阳县尊之师爷,是松江府的秀才。
” 丛兰点头招呼夏师爷过来,问道:“你们既是凤阳班军,为何在徐州与棍徒斗殴?” 杨植抢先回答说:“凤阳中都守备太监丘公公与凤阳县联手,于城南苗山开发琉璃项目为凤阳军民谋个出路。
现凤阳琉璃欲在徐州售卖,与博山货冲突尔。
我等不知总督亦在云龙山,惊扰军门大人,死罪。
” 夏师爷从杨植开始与丛兰对话起就听了真切,实在无法将眼前文质彬彬知书达礼的形象与刚才山脚下飞扬跋扈的山贼本色联系起来! 而且杨植回禀丛兰的话中故意含糊其辞,暗戳戳地说是太监肆意妄为,还拉上凤阳县令为之背书,因为自己就在现场,很难不让总督兼巡抚大人不产生联想。
丛兰果然体谅了杨植的苦衷,叹道:“自中都一役后,我总理漕运事务较多,驻锡于淮安,久不去凤阳矣!不料凤阳竟有如此变化。
” 原来丛兰近日巡视漕运,为躲清静住在云龙山兴化寺,今日下山却正遇见杨植与博山人讲数,中军官见杨植等人攻防有度,怀疑是徐州军兵,这才下来喝止。
这等破事在总督眼里不值一提,如果不是怀疑有军兵参与,丛兰,甚至包括徐州府县根本不会理会此事。
杨植平白无故又在阎王殿前打了个滚,差点被当场诛杀传首凤阳八卫,郭雪郭大姐从此成为望门寡。
想想不禁心中后怕,对丛兰说:“丛军门若是无事,我等先行告退。
” 丛兰却熟视杨植后问道:“你很能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