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永失我爱
关灯
小
中
大
嘉靖二年三月十七,嘉靖登极后的首场传胪大典隆重举行!
根据《大明会典》,抡才传胪是朝廷最大的盛事之一,礼仪档次等同于皇帝登极、大婚、万寿。
天刚蒙蒙亮,四百一十名进士身着大红官袍,跟随礼部赞礼官穿过承天门、奉天门,排列于奉天殿外丹陛之上。
嘉靖过一会将御华盖殿,走流程在这里拆三鼎甲试卷,并将黄榜填完整。
杨植很淡定。
这一科进士,真正做下大事的只有身边的矮个子徐阶,连欧阳德都功绩平平,完全靠传播心学青史留名。
人往往是这样的,第一次很紧张,第二次就放松了。
进士们是第二次守在奉天殿外,在黎明的曙光中等待的进士们闲来无事,开始低声交谈起来。
杨植左右两边分别是姚涞和徐阶,这三个人是人群中最靓的仔。
他们孤零零地脱离群众,站在丹陛石中间的鳌龙头旁。
黄榜最后三个人的名字填上后,由状元代表本科进士站在鳌头前接受黄榜,所以中状元也称独占鳌头。
姚涞是名三十五岁的中年人,身材福态,长着一把络腮胡子,依稀如绣像中的虬髯客;徐阶今年二十岁,因为个子矮且面容白晰清秀,看着反而像杨植的弟弟。
这年头,十五六岁即中秀才,但考了很多次乡试、会试,直到三十多岁才中进士非常正常;反而是徐阶、杨植这种二十岁中进士的比较稀罕,何况两人还是南直的经魁、殿试三鼎甲! 大明此时的文官制度就是:三鼎甲不经选拔,直接入翰林院,人称天生仙! 而且,三鼎甲出身的翰林是最最清贵华选的文官,官场升迁之路几乎可以用“十指不沾泥”来形容。
别的翰林会调去科道、六部,甚至于地方上,三鼎甲不会! 三鼎甲只要不作大死,就能在翰林院里按部就班升上去,一出翰林院至少侍郎,哪怕没机会入阁,退休时一定是尚书! 杨植不记得大明有姚涞这号人,可见此人是史书上留不下名字的路人甲,何况又和他不熟,便不搭理姚涞,跟徐阶交谈起来。
徐阶仰慕地说:“我觉得状元是杨兄的!” 杨植谦虚道:“徐兄过谦了,我看徐兄相貌不凡,学问精深!状元是徐兄,才实至名归!” 姚涞在旁边搭茬道:“杨兄是状元的可能性更大!” “哦?”杨植饶有兴趣地问道:“敢问姚兄,此话怎讲?” “杨兄乃南直解元,如果状元登科,则创下年龄最小、策论最长的双记录! 本科是今圣即位后第一届开科取士,点杨兄为状元,可谓开门红吉兆!” 能中三鼎甲的人都很聪明,姚大叔也不例外!我当初就是冲着嘉靖喜爱祥瑞吉兆来的! “其实,状元非吾意,但愿天下靖!”杨植慷慨道:“我对状元没有兴趣,吾乃锦衣卫官籍,更热衷于策马塞上,纵帆海外! 大丈夫岂能如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所以,我是不愿意当状元的!” 一番又当又立的话说出来,博得身后的同年进士们一阵啧啧称赞。
十四名读卷官早就到了华盖殿。
首辅杨廷和见司礼监太监们、锦衣卫都指挥使簇拥嘉靖进殿登座,赶紧把缺了前三名的大黄榜递给张佐,让张佐陈列于御案上。
张佐令小宦递上三鼎甲试卷,自己亲手交给杨廷和。
流程走到这里,首辅应该代表大臣最后一次向皇帝禀告本科黄榜情况。
皇帝认可后,首辅拆开三鼎甲试卷弥封,由司礼监太监把一甲的名字填入黄榜。
杨廷和例行公事禀告道:“……嘉靖二年癸未科共有二甲赐进士一百四二名;三甲赐同进士二百六十五名;尚有一甲赐进士及第共姚涞、徐阶、杨植三人待填黄榜。
” 说到这里,杨廷和顿了顿:“徐阶、杨植俱未至二十,皇明从未有过两少年同登三鼎甲,诚为新政新锐之兆也!” 罗钦顺愕然:杨廷和这话什么意思? 嘉靖也是一愣神,这位十六岁的少年天子摆摆手道:“杨先生且慢。
”说完在御座上陷入沉思。
华盖殿里一片寂静。
嘉靖沉吟片刻后,对黄锦说:“你去看看三鼎甲!” 黄锦连忙一躬身,倒退从华盖殿出去。
座下众人垂首肃立,杨廷和眼睛紧盯着手上最厚的那张试卷,看着试卷上嘉靖昨日写下的“第一甲第一名”朱笔大字,脸色平静。
等不一会黄锦进来到御座边,低声跟嘉靖说了
天刚蒙蒙亮,四百一十名进士身着大红官袍,跟随礼部赞礼官穿过承天门、奉天门,排列于奉天殿外丹陛之上。
嘉靖过一会将御华盖殿,走流程在这里拆三鼎甲试卷,并将黄榜填完整。
杨植很淡定。
这一科进士,真正做下大事的只有身边的矮个子徐阶,连欧阳德都功绩平平,完全靠传播心学青史留名。
人往往是这样的,第一次很紧张,第二次就放松了。
进士们是第二次守在奉天殿外,在黎明的曙光中等待的进士们闲来无事,开始低声交谈起来。
杨植左右两边分别是姚涞和徐阶,这三个人是人群中最靓的仔。
他们孤零零地脱离群众,站在丹陛石中间的鳌龙头旁。
黄榜最后三个人的名字填上后,由状元代表本科进士站在鳌头前接受黄榜,所以中状元也称独占鳌头。
姚涞是名三十五岁的中年人,身材福态,长着一把络腮胡子,依稀如绣像中的虬髯客;徐阶今年二十岁,因为个子矮且面容白晰清秀,看着反而像杨植的弟弟。
这年头,十五六岁即中秀才,但考了很多次乡试、会试,直到三十多岁才中进士非常正常;反而是徐阶、杨植这种二十岁中进士的比较稀罕,何况两人还是南直的经魁、殿试三鼎甲! 大明此时的文官制度就是:三鼎甲不经选拔,直接入翰林院,人称天生仙! 而且,三鼎甲出身的翰林是最最清贵华选的文官,官场升迁之路几乎可以用“十指不沾泥”来形容。
别的翰林会调去科道、六部,甚至于地方上,三鼎甲不会! 三鼎甲只要不作大死,就能在翰林院里按部就班升上去,一出翰林院至少侍郎,哪怕没机会入阁,退休时一定是尚书! 杨植不记得大明有姚涞这号人,可见此人是史书上留不下名字的路人甲,何况又和他不熟,便不搭理姚涞,跟徐阶交谈起来。
徐阶仰慕地说:“我觉得状元是杨兄的!” 杨植谦虚道:“徐兄过谦了,我看徐兄相貌不凡,学问精深!状元是徐兄,才实至名归!” 姚涞在旁边搭茬道:“杨兄是状元的可能性更大!” “哦?”杨植饶有兴趣地问道:“敢问姚兄,此话怎讲?” “杨兄乃南直解元,如果状元登科,则创下年龄最小、策论最长的双记录! 本科是今圣即位后第一届开科取士,点杨兄为状元,可谓开门红吉兆!” 能中三鼎甲的人都很聪明,姚大叔也不例外!我当初就是冲着嘉靖喜爱祥瑞吉兆来的! “其实,状元非吾意,但愿天下靖!”杨植慷慨道:“我对状元没有兴趣,吾乃锦衣卫官籍,更热衷于策马塞上,纵帆海外! 大丈夫岂能如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所以,我是不愿意当状元的!” 一番又当又立的话说出来,博得身后的同年进士们一阵啧啧称赞。
十四名读卷官早就到了华盖殿。
首辅杨廷和见司礼监太监们、锦衣卫都指挥使簇拥嘉靖进殿登座,赶紧把缺了前三名的大黄榜递给张佐,让张佐陈列于御案上。
张佐令小宦递上三鼎甲试卷,自己亲手交给杨廷和。
流程走到这里,首辅应该代表大臣最后一次向皇帝禀告本科黄榜情况。
皇帝认可后,首辅拆开三鼎甲试卷弥封,由司礼监太监把一甲的名字填入黄榜。
杨廷和例行公事禀告道:“……嘉靖二年癸未科共有二甲赐进士一百四二名;三甲赐同进士二百六十五名;尚有一甲赐进士及第共姚涞、徐阶、杨植三人待填黄榜。
” 说到这里,杨廷和顿了顿:“徐阶、杨植俱未至二十,皇明从未有过两少年同登三鼎甲,诚为新政新锐之兆也!” 罗钦顺愕然:杨廷和这话什么意思? 嘉靖也是一愣神,这位十六岁的少年天子摆摆手道:“杨先生且慢。
”说完在御座上陷入沉思。
华盖殿里一片寂静。
嘉靖沉吟片刻后,对黄锦说:“你去看看三鼎甲!” 黄锦连忙一躬身,倒退从华盖殿出去。
座下众人垂首肃立,杨廷和眼睛紧盯着手上最厚的那张试卷,看着试卷上嘉靖昨日写下的“第一甲第一名”朱笔大字,脸色平静。
等不一会黄锦进来到御座边,低声跟嘉靖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