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江西虽好,但我决定移民安徽
关灯
小
中
大
到南京。
眼前的王阳明圣人仅在漳州府象湖山等乡村就斩杀了七千六百多人,并洋洋得意地布告赣南民众。
大屠杀、十家牌法及推行王化教育,可称为王阳明三件套。
四百二十年后,这三件套被王阳明的一名铁粉在赣南更猛烈地又搞了一次,几乎把几个县的人口杀绝。
自己想当诸葛亮出了上中下三策,池仲容又供出自己,机缘巧合之下,王阳明特地关照官军手下留情,自己才侥幸逃生。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场景自己刚在山寨亲眼所见,官军所到之处,乱民不分良莠化为齑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幸好自己占了未成年、读过书、有见解这三大便宜,被王阳明留心,所以穿越到大明才能活到现在。
但是只要你不造反,言谈举止之间表明受过孔孟之道的熏陶,那与这些传统士大夫打交道还是比较轻松惬意的。
士大夫在另一方面,展示的是君子的温润、方正、质朴,并且乐于助人,尊老爱幼。
杨植斟酌一下,尽量以一个聪慧的乡下少年的见识表达自己的意见:“自我出生始,村里人口日益增多,但可耕之地已经被开垦完了。
种地又是靠天吃饭,碰上坏年景真的是没法活。
漳州人不如去东海讨生活,听人说东海无边无际,有倭国、流求、南洋诸国……” 明末清初时期,台湾的移民主要来源于漳州和泉州,杨植这个上策其实也是照抄历史,虽惊艳但符合这个时代的趋势,并不突兀。
王阳明脸沉了一下,叹息说:“你能有这份心思,可以说是宿慧了。
开海,这里面水太深,你日后若有功名,还是别沾这事。
” 小哥儿不知深浅,开海、海贸之利不知几许,自太宗文皇帝龙驭宾天,开海就是东南士族的禁脔,朝廷、小民还想从中抢食不成! 至于中、下之策,也是山贼匪寇惯用之计。
但一个山野少年能想到这些,心智已不在自己之下。
“你既然已开蒙,可曾学过四书?” 杨植有点郁闷。
此时大明官制已经成熟,文官最高级别为二品,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以及左都御史,号称“七卿”;三名内阁大臣则加殿阁大学士衔并授三公三孤,世人称为“相公”。
这十个人就是大明官员的顶级存在,相当于后世的局常委。
而王阳明这个级别,相当于后世的省部级高官。
前世地青键政只是纸上谈兵,哪有跟省部级高官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的机会。
今世因缘际会,只要王阳明敢拿出大明疆域图,自己就敢指着地图说上三天三夜!但是王阳明却避开自己最擅长的键政领域跟自己谈学问。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杨植只能老实回答:“《大学》《中庸》记得一半,《论语》《孟子》记得一点。
” 王阳明又问:“《大学》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其中‘在亲民’,何解?” 这是要考杨植的八股破题了。
朱熹把《大学》第一句的“在亲民”解释为“在新民”,而王阳明并不赞同朱熹的观点,认为“在亲民”是“亲近民众”之意。
杨植决定还是不投其所好,按自己前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来回答。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大道虽无形,但道在器中。
太虚本动,器随之动,故天地之化日新,民亦日新。
” 杨植的意思是:道是抽象的普遍性、共性、规律,器是具体的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普遍性特殊性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王阳明皱眉思索,杨植这个回答其实与程朱理学也并不相同。
他沉吟之后笑着说说:“我见小哥儿天资聪颖,本想收你为心学门人。
但你的思想更近于气学。
噫吁,心学本源于前宋的江西陆象山先生,想不到本朝赣人风气一变,转而崇尚气学吗?” 大明一朝,气学十分小众,所习之人不多。
当世的气学领袖是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罗钦顺,弘治六年进士科中三鼎甲探花,但官运不畅,这时在南京任吏部侍郎。
罗钦顺与王阳明两人一直有书信往来,互相辩驳经义。
杨植有三分感动。
王阳明并没有觉得心学就一定是对的,把杨植当成迷途羔羊要带回正道,以官威、学术大家的身份来纠正杨
眼前的王阳明圣人仅在漳州府象湖山等乡村就斩杀了七千六百多人,并洋洋得意地布告赣南民众。
大屠杀、十家牌法及推行王化教育,可称为王阳明三件套。
四百二十年后,这三件套被王阳明的一名铁粉在赣南更猛烈地又搞了一次,几乎把几个县的人口杀绝。
自己想当诸葛亮出了上中下三策,池仲容又供出自己,机缘巧合之下,王阳明特地关照官军手下留情,自己才侥幸逃生。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场景自己刚在山寨亲眼所见,官军所到之处,乱民不分良莠化为齑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幸好自己占了未成年、读过书、有见解这三大便宜,被王阳明留心,所以穿越到大明才能活到现在。
但是只要你不造反,言谈举止之间表明受过孔孟之道的熏陶,那与这些传统士大夫打交道还是比较轻松惬意的。
士大夫在另一方面,展示的是君子的温润、方正、质朴,并且乐于助人,尊老爱幼。
杨植斟酌一下,尽量以一个聪慧的乡下少年的见识表达自己的意见:“自我出生始,村里人口日益增多,但可耕之地已经被开垦完了。
种地又是靠天吃饭,碰上坏年景真的是没法活。
漳州人不如去东海讨生活,听人说东海无边无际,有倭国、流求、南洋诸国……” 明末清初时期,台湾的移民主要来源于漳州和泉州,杨植这个上策其实也是照抄历史,虽惊艳但符合这个时代的趋势,并不突兀。
王阳明脸沉了一下,叹息说:“你能有这份心思,可以说是宿慧了。
开海,这里面水太深,你日后若有功名,还是别沾这事。
” 小哥儿不知深浅,开海、海贸之利不知几许,自太宗文皇帝龙驭宾天,开海就是东南士族的禁脔,朝廷、小民还想从中抢食不成! 至于中、下之策,也是山贼匪寇惯用之计。
但一个山野少年能想到这些,心智已不在自己之下。
“你既然已开蒙,可曾学过四书?” 杨植有点郁闷。
此时大明官制已经成熟,文官最高级别为二品,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以及左都御史,号称“七卿”;三名内阁大臣则加殿阁大学士衔并授三公三孤,世人称为“相公”。
这十个人就是大明官员的顶级存在,相当于后世的局常委。
而王阳明这个级别,相当于后世的省部级高官。
前世地青键政只是纸上谈兵,哪有跟省部级高官谈笑风生指点江山的机会。
今世因缘际会,只要王阳明敢拿出大明疆域图,自己就敢指着地图说上三天三夜!但是王阳明却避开自己最擅长的键政领域跟自己谈学问。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杨植只能老实回答:“《大学》《中庸》记得一半,《论语》《孟子》记得一点。
” 王阳明又问:“《大学》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其中‘在亲民’,何解?” 这是要考杨植的八股破题了。
朱熹把《大学》第一句的“在亲民”解释为“在新民”,而王阳明并不赞同朱熹的观点,认为“在亲民”是“亲近民众”之意。
杨植决定还是不投其所好,按自己前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来回答。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大道虽无形,但道在器中。
太虚本动,器随之动,故天地之化日新,民亦日新。
” 杨植的意思是:道是抽象的普遍性、共性、规律,器是具体的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普遍性特殊性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王阳明皱眉思索,杨植这个回答其实与程朱理学也并不相同。
他沉吟之后笑着说说:“我见小哥儿天资聪颖,本想收你为心学门人。
但你的思想更近于气学。
噫吁,心学本源于前宋的江西陆象山先生,想不到本朝赣人风气一变,转而崇尚气学吗?” 大明一朝,气学十分小众,所习之人不多。
当世的气学领袖是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罗钦顺,弘治六年进士科中三鼎甲探花,但官运不畅,这时在南京任吏部侍郎。
罗钦顺与王阳明两人一直有书信往来,互相辩驳经义。
杨植有三分感动。
王阳明并没有觉得心学就一定是对的,把杨植当成迷途羔羊要带回正道,以官威、学术大家的身份来纠正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