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殿试
关灯
小
中
大
大家读完答题后都是在草稿纸上写下文章框架,开始涂涂改改打草稿,大约在下午的未时左右完成二千多字草稿,于酉时三刻天黑前把草稿誊写到卷子上,交卷出宫!
在历史上,只有一名考生不打草稿直接提笔着文,指切时弊,立成六千字!他就是成化二年江西省来的罗伦。
凭这个本事,罗伦成为那一科的状元。
做人须低调!往往这种好出风头的人没有好下场!那罗伦刚考上状元当了翰林院修撰就得罪了人人称颂的大学士李贤,被贬任福建市舶司副提举。
咦,好像现在就有一位江西省来的状元舒芬在任福建市舶司副提举! 不用说,这名考生就是想复制罗伦之路,只不过这名考生更夸张,看题目只瞄了一眼! 年轻人,你在玩火! 妄图一鸣惊人急功近利好出风头急于求成的年轻人,下场没有一个好的! 带着一丝嫉妒,监考官拿起多印刷的备份考卷,仔细琢磨起考题来。
嘉靖在这五百多字的文章中,第一句话首先说到改革:“自古帝王,欲成天下之治,顺时揆事,创制立法,以尽天下之务。
顾世有升降,而政之因革随之。
” 帝王想要让天下大治,就要根据天下形势的起伏,不断变革政治。
接着嘉靖称赞上古三代完美无瑕,创立的制度可为万世之法程;汉唐宋的皇帝,开国者为英主,后继者多是守成明君,然而这些朝代的成就却始终没有之前的好,唐不如汉,宋又比唐差,为什么呢? 嘉靖随即提出困惑:“先儒教导我们说:好的君主,要给上层阶级立下纲纪,对下层民众则以美好的风俗引导他们。
这个话是对的。
但是从汉朝以来,上层阶级的纲纪越来越败坏,下层民众的风俗越来越不醇粹,这又是什么原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到这里,监考御史倒吸一口冷气:嘉靖很有思想!难怪大家都说皇上天资聪颖少年神童,十六岁刚成年的人能想出这个问题,已经超过了九成九九九的读书人! 再往下看,按惯例套话,嘉靖感谢了太祖太宗以来的列祖列宗,说在他们的治理下,大明越来越好超过汉唐宋,为历朝之盛。
说完套话,嘉靖图穷匕见:“朕即位以来日夜畏惧,不敢懈怠,但是似乎没有见到绩效!这原因是什么呢? 朕听说过凡事必考究古人事迹,而后加以验证。
因为改革就要端正本源的出发点才能不紊乱。
朕非常想励精有为,希望以美好的风俗教化百姓,对得起大明之祖宗,甚至于追得上隆古之治,请问有什么办法吗?” 当然最后嘉靖客气了几句结尾:“尔等诸生博古通今,明白王道之法,请指出朕做得不到位、没有想到的地方,不要泛泛而谈,不要略略而谈,朕一定采用并实行你们的建议!” 嘉靖在题目中,把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困惑明明白白地告诸天下。
这个题目非常难的!它不但长,而且需要考生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判断嘉靖的真实想法! 如果我是考生,我应该怎样写? 再转头看那名奋笔疾书的考生,他举起了手! 离他最近的一名执事官马上走过去,低头看看考生的卷面,然后放下一张手上的空白考卷到桌子上,却忍不住朝考生的卷子狠狠地瞄了几眼。
监考官见那执事官回
凭这个本事,罗伦成为那一科的状元。
做人须低调!往往这种好出风头的人没有好下场!那罗伦刚考上状元当了翰林院修撰就得罪了人人称颂的大学士李贤,被贬任福建市舶司副提举。
咦,好像现在就有一位江西省来的状元舒芬在任福建市舶司副提举! 不用说,这名考生就是想复制罗伦之路,只不过这名考生更夸张,看题目只瞄了一眼! 年轻人,你在玩火! 妄图一鸣惊人急功近利好出风头急于求成的年轻人,下场没有一个好的! 带着一丝嫉妒,监考官拿起多印刷的备份考卷,仔细琢磨起考题来。
嘉靖在这五百多字的文章中,第一句话首先说到改革:“自古帝王,欲成天下之治,顺时揆事,创制立法,以尽天下之务。
顾世有升降,而政之因革随之。
” 帝王想要让天下大治,就要根据天下形势的起伏,不断变革政治。
接着嘉靖称赞上古三代完美无瑕,创立的制度可为万世之法程;汉唐宋的皇帝,开国者为英主,后继者多是守成明君,然而这些朝代的成就却始终没有之前的好,唐不如汉,宋又比唐差,为什么呢? 嘉靖随即提出困惑:“先儒教导我们说:好的君主,要给上层阶级立下纲纪,对下层民众则以美好的风俗引导他们。
这个话是对的。
但是从汉朝以来,上层阶级的纲纪越来越败坏,下层民众的风俗越来越不醇粹,这又是什么原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到这里,监考御史倒吸一口冷气:嘉靖很有思想!难怪大家都说皇上天资聪颖少年神童,十六岁刚成年的人能想出这个问题,已经超过了九成九九九的读书人! 再往下看,按惯例套话,嘉靖感谢了太祖太宗以来的列祖列宗,说在他们的治理下,大明越来越好超过汉唐宋,为历朝之盛。
说完套话,嘉靖图穷匕见:“朕即位以来日夜畏惧,不敢懈怠,但是似乎没有见到绩效!这原因是什么呢? 朕听说过凡事必考究古人事迹,而后加以验证。
因为改革就要端正本源的出发点才能不紊乱。
朕非常想励精有为,希望以美好的风俗教化百姓,对得起大明之祖宗,甚至于追得上隆古之治,请问有什么办法吗?” 当然最后嘉靖客气了几句结尾:“尔等诸生博古通今,明白王道之法,请指出朕做得不到位、没有想到的地方,不要泛泛而谈,不要略略而谈,朕一定采用并实行你们的建议!” 嘉靖在题目中,把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困惑明明白白地告诸天下。
这个题目非常难的!它不但长,而且需要考生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判断嘉靖的真实想法! 如果我是考生,我应该怎样写? 再转头看那名奋笔疾书的考生,他举起了手! 离他最近的一名执事官马上走过去,低头看看考生的卷面,然后放下一张手上的空白考卷到桌子上,却忍不住朝考生的卷子狠狠地瞄了几眼。
监考官见那执事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