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测字
关灯
小
中
大
,更没有这个才华。
这个年轻人,哪来那么大的孤愤?最近淮南流行愤青文化吗? 杨植坐在椅子上,王鏊是他来到大明后见过的最大的人物。
王鏊并没有以相公自诩,而是与文徵明唐伯虎这些科场撸射以朋友论交,给仇英杨植这些布衣看座,很有纯儒之风。
“这位小友,老夫鲁钝,敢问你哪来的感悟,写下如此激愤的句子?” 朋友是用来称呼秀才的,大明中期已经不太讲究,只要是读书人之间往往也称为朋友。
王鏊正应了那句话,越是学问深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越谦虚。
以官场的规则,只要王鏊愿意就可以随时起复,而且凭资历进了内阁就是首辅。
王鏊可以谦虚,杨植可不敢托大,他恭敬地说:“好教相公得知,小子来到苏州,看到无数英才被科举埋没,将心比心,想到我欲科举而父母不允许,故代入苏州英才的心理写下此句,以图雅集夺魁尔。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鏊忽略了杨植取巧的意图,却对苏州英才被埋没而大有感触,说:“大明负东南多矣!” 杨植吓一跳,这话也敢说?你是大明的相公呀!看看文徵明唐伯虎的脸色,却见这两人神色平常,估计平时也与王鏊说过这种事。
不过也无所谓,太祖高皇帝的祖训是“言路通畅言论自由”,大明的文人什么话都敢说。
文徵明附和道:“天下读书人尽出东南。
晋川两省连一个状元都出不了,贵州广西只要写完二百字的文章就能录举人,而我们南直的英才想中个举人比登天还难。
” 杨植略有些内疚,因为他是中榜,跟广西贵州同一标准。
王鏊似乎被戳中了痒痒肉,说道:“我大明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天下赋税十分之一出自苏州,山西陕西宁夏兰州西宁全靠我们南直养活。
” 唐伯虎也说:“大明不如大元!大元盛世,东南何曾如今日之凋零。
我朝太祖出身草莽,对有钱人仇恨,对苏州松江苛刻。
” 你们这样好嘛?我好歹来自凤阳!请尊重我的籍贯! 杨植怯生生问道:“唐解元,敢问大明怎么还不如大元?” 王鏊却叹息一声:“持正公允地说,大明比大元倒退数百年,大明实乃华夏之耻,不知道后人会如何评价大明!” 文徵明唐伯虎都点头赞同。
仇英一个漆工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学识,懵懂无知,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只听王鏊说道:“前元以宽治天下,也以宽失天下。
我朝开国文臣中,多有出仕前朝者,无不怀念大元。
” 王鏊说的就是诚意伯刘伯温、明初文臣之首宋濂等人。
他们哪怕在明朝已经位极人臣,写诗写文章还是把元朝称为圣元,落款写自己在元朝的官职,诗文中把明太祖称为贼。
宋濂在洪武二年奉明太祖之命修《元史》,书中说:“(元)师次济宁,遣官诣阙里祀孔子,过邹县祀孟子。
十一月,至高邮。
辛未至乙酉,连战皆捷。
分遣兵平六合,贼势大蹙”。
六合守将就是明太祖本人。
也就是说,明太祖在自家修的史书里被写成贼。
当然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明太祖高皇帝夺士绅之地为公田等种种措施对士绅很不友好,而元朝对士绅极好,是最尊汉人士绅的朝代。
元代时士绅们田亩万顷,把大量的蒙古人发卖南洋当奴隶,家里姬妾成群,甚至用阉人来服侍,元朝廷也不闻不问。
元朝灭亡时,《元史英烈卷》中记录的为元朝殉国守节的进士占到了进士的六成,为历朝最多。
文徵明长叹一声说:“皇明开国至今,幸好有识之士拨乱反正,士绅才得已恢复元气。
士绅安则大明安,当今圣天子亲小人远贤臣,任用阉宦武夫,致天下动荡,民变四起,岂是长久之计!” 越说越离谱了,如果在我大清,在座的每一位都要被诛九族。
仇英活这么大,第一次跟这么大的领导见面,听他们肆无忌惮地议论当今圣上,颇有些不安,偷眼看一下杨植,却发现杨植听得津津有味。
王鏊叹息说:“
这个年轻人,哪来那么大的孤愤?最近淮南流行愤青文化吗? 杨植坐在椅子上,王鏊是他来到大明后见过的最大的人物。
王鏊并没有以相公自诩,而是与文徵明唐伯虎这些科场撸射以朋友论交,给仇英杨植这些布衣看座,很有纯儒之风。
“这位小友,老夫鲁钝,敢问你哪来的感悟,写下如此激愤的句子?” 朋友是用来称呼秀才的,大明中期已经不太讲究,只要是读书人之间往往也称为朋友。
王鏊正应了那句话,越是学问深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越谦虚。
以官场的规则,只要王鏊愿意就可以随时起复,而且凭资历进了内阁就是首辅。
王鏊可以谦虚,杨植可不敢托大,他恭敬地说:“好教相公得知,小子来到苏州,看到无数英才被科举埋没,将心比心,想到我欲科举而父母不允许,故代入苏州英才的心理写下此句,以图雅集夺魁尔。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鏊忽略了杨植取巧的意图,却对苏州英才被埋没而大有感触,说:“大明负东南多矣!” 杨植吓一跳,这话也敢说?你是大明的相公呀!看看文徵明唐伯虎的脸色,却见这两人神色平常,估计平时也与王鏊说过这种事。
不过也无所谓,太祖高皇帝的祖训是“言路通畅言论自由”,大明的文人什么话都敢说。
文徵明附和道:“天下读书人尽出东南。
晋川两省连一个状元都出不了,贵州广西只要写完二百字的文章就能录举人,而我们南直的英才想中个举人比登天还难。
” 杨植略有些内疚,因为他是中榜,跟广西贵州同一标准。
王鏊似乎被戳中了痒痒肉,说道:“我大明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天下赋税十分之一出自苏州,山西陕西宁夏兰州西宁全靠我们南直养活。
” 唐伯虎也说:“大明不如大元!大元盛世,东南何曾如今日之凋零。
我朝太祖出身草莽,对有钱人仇恨,对苏州松江苛刻。
” 你们这样好嘛?我好歹来自凤阳!请尊重我的籍贯! 杨植怯生生问道:“唐解元,敢问大明怎么还不如大元?” 王鏊却叹息一声:“持正公允地说,大明比大元倒退数百年,大明实乃华夏之耻,不知道后人会如何评价大明!” 文徵明唐伯虎都点头赞同。
仇英一个漆工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学识,懵懂无知,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只听王鏊说道:“前元以宽治天下,也以宽失天下。
我朝开国文臣中,多有出仕前朝者,无不怀念大元。
” 王鏊说的就是诚意伯刘伯温、明初文臣之首宋濂等人。
他们哪怕在明朝已经位极人臣,写诗写文章还是把元朝称为圣元,落款写自己在元朝的官职,诗文中把明太祖称为贼。
宋濂在洪武二年奉明太祖之命修《元史》,书中说:“(元)师次济宁,遣官诣阙里祀孔子,过邹县祀孟子。
十一月,至高邮。
辛未至乙酉,连战皆捷。
分遣兵平六合,贼势大蹙”。
六合守将就是明太祖本人。
也就是说,明太祖在自家修的史书里被写成贼。
当然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明太祖高皇帝夺士绅之地为公田等种种措施对士绅很不友好,而元朝对士绅极好,是最尊汉人士绅的朝代。
元代时士绅们田亩万顷,把大量的蒙古人发卖南洋当奴隶,家里姬妾成群,甚至用阉人来服侍,元朝廷也不闻不问。
元朝灭亡时,《元史英烈卷》中记录的为元朝殉国守节的进士占到了进士的六成,为历朝最多。
文徵明长叹一声说:“皇明开国至今,幸好有识之士拨乱反正,士绅才得已恢复元气。
士绅安则大明安,当今圣天子亲小人远贤臣,任用阉宦武夫,致天下动荡,民变四起,岂是长久之计!” 越说越离谱了,如果在我大清,在座的每一位都要被诛九族。
仇英活这么大,第一次跟这么大的领导见面,听他们肆无忌惮地议论当今圣上,颇有些不安,偷眼看一下杨植,却发现杨植听得津津有味。
王鏊叹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