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县试

关灯
     自然没有哪个衙役敢在杨植身上乱摸,杨植昂首而入,来到陆知县面前。

    两个人装作互相不认识,走完二次核验的程序,杨植下堂从衙役手上领了号牌,按号牌来到自己的考桌前。

     天色亮起来后,考场封闭,衙役手举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两道考题,在考桌之间来回穿行,确保每个考生看得清楚题目。

     大明的县试只有两道考题,考生可以花一个白天的时间答题,从天亮开始写,到天黑前必须要交卷。

     杨植定睛细看,考题确实出自那半册《孟子》,都属于字数少的小题。

    第一道题是“今日病矣”,第二道题是“于传有之”。

     卧槽!这两道题目一出现,考场上就传来此起彼伏的低低咒骂声。

     这才到哪儿,大明科举百年,《四书》上完整的、有明确意思的句子都在考题中出现过,剩下的句子就是没有什么明确意思的。

    再过十几年,就是上下文各取几个字没有任何意义的截搭题,甚至还有用“子曰”、“〇”出题的。

     杨植凝神回想,“今日病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拔苗助长那一段,讲的是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想起原文,这个题目其实并不算难,可以从治学一步一个脚印这方面破题,中规中矩。

     八股考试的破题规矩是不许“犯上”或“犯下”,即考生第一句要点题,但又不能把原文上下文抄出来点题。

     杨植先在草稿纸上写好草稿,第一句是“为学日益”,然后阐述“循序渐进,若急于求成,岂不病乎”云云,主题一确定,马上文思泉涌,中规中矩地完成第一篇文章。

    以杨植来看,如果把这篇文章翻译成大白话,也就是初中生心灵鸡汤的水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道题“于传有之”,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的“文王之囿”。

     齐宣王问道:“周文王的猎场,方圆七十里那么大,有这么回事吗?”孟子回答说:“于传有之。

    ”据传说是这样的。

     齐宣王很不服气,说:“我的猎场才方圆四十里,老百姓就嫌大了,上哪里说理去!” 孟子就给齐宣王讲了一通为君主不能太自私,要有共享精神。

    如果你的猎场,老百姓也能用,那老百姓巴不得你的猎场越大越好。

     这个破题也很容易,杨植轻快地把第二篇文章打好草稿,仁政爱民、共享精神的车轱辘话说了一大堆,简直比在番茄小说上水字数要容易。

     两篇文章写完,杨植检查一遍有没有犯忌讳的字,有没有怪字生僻字,最后誊写到正式答题纸上。

     抄写完后,时间已经是下午,有的考生已经交卷。

    杨植偷眼看去,考生或在陆县令面前逡巡,想找个由头搭话,这是有点把握的;或把一页百字左右的考卷,面如死灰地交给陆县令即走,这是根本连题目出自哪里都不知道的。

     虽然考之前在衙门口,杨植因为被社学老师激赏过,所以众多考生都认为杨植肯定能过县试,已经提前恭贺过他了。

     但是杨植知道自己走后门开了外挂,不能引人嫉妒,需低调做人。

    因此他等了又等,看看考场只剩十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