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挖墙角

关灯
    型的穷人靠变异。

     总之,杨植中规中矩,文化水平一般,武力值较高。

    很符合人们对江北中榜地区的刻板印象,唯一给国子监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是杨植的数学能力强太多,已经掌握了当时少数算学家才会的不规则图形求积方法。

     人生有四大铁。

    喝过花酒后,张岳与杨植关系亲密了许多,他大笔一挥,把杨植当成真正的捐监生,不用每天上课出操、下午举石锁扛大刀练骑射,上课、考试随意。

     杨植表示感谢,又拉着张岳、徐天赐喝了一次花酒。

    不料乐极生悲,两天后涂惟、舅舅、小舅子也来到了南京,声称在南京搞一个商社做江南总经销。

     人家说“三生作恶,知县附郭”,杨植的心情就是如此。

    小舅子姓郭名雷,听这名字就是出生时老天在打雷,所以小舅子理直气壮地说:“是姐姐叫我来看住你,怕你下次回家带一个妖精回去。

    ” 简直是晴天霹雳。

    杨植不得不找个牙行,在附近租了两个小院落安顿他们。

    又过几天,赵大张二从南昌把涂惟的家小也接了回来。

     涂惟以前经常在江南地区往来行商,一半是做生意,一半是打探消息兼为宁王做统战工作。

    本身有举人功名,身份地位也足够跟各方面打交道。

     杨植的设想是利用大明四通八达的驿站、官道和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各地的铺兵,把商业、情报结合起来,而锦衣卫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杨植把涂惟介绍给徐天赐,在酒桌上谈了自己的构思。

    徐天赐听了非常激动,当即表示南直的生意、情报自己可以做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具体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摸索,自己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读书。

     苏州那边给王宠去了信,王宠答应收杨植进科举辅导班。

    这个时代大部分学生都是自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老师请教。

    从此杨植就得每个月从南京去苏州待几天再回来。

     王阳明收到丛兰转来的张鳌山伪书信后,作为缴获敌人的文书,报上去为张鳌山脱罪。

    最终朝廷认可张鳌山内心煎熬,虽未入仕前受过朱宸濠的恩惠,入仕后为朱宸濠说过话,但那个是人之常情;本人始终站在大明立场,大义不亏,还有立功表现,功过相抵。

     这段时间的邸报每期都有公布朱宸濠叛乱后续处理事项,一个个与朱宸濠往来密切的太监、官员被清洗,下狱的下狱,自尽的自尽。

    张鳌山在江北简直是度日如年,听到急促的马蹄声就浑身酸痛。

    提心吊胆地捱到十一月份,没有等到缇骑前来捉拿,知道自己平安落地,于是回到南京向都御史述职,等待朝廷安排工作。

     杨植听到小座师回到南京,带着涂惟赶到官驿拜见大宗师。

    张鳌山现在已经不把杨植当弟子看待,很客气地平辈论交。

     张鳌山给了态度,杨植却不敢轻狂,执礼甚恭,寒暄几句后,问道:“张老师有什么打算?” 张鳌山茫然说:“若不是杨小友纵横捭阖,我今日已在诏狱中被锦衣卫拷问,极有可能被追夺出身以来文字,子孙后代不得科举,永无出头之日!能平安落地,我还能有什么打算?” 杨植安慰说:“张老师放心,你祖父是进士,父亲是进士,你是进士,你儿子将来肯定是进士,这叫惯性!” 张鳌山苦笑一声:“我是有污点的人,既使朝廷不追究,又有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