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灵鹫西游]

关灯
    今这鹫峰佛迹,正是东土与西天的地脉相连之处。

    ”他望向远处的云海,那里隐约浮现出西天雷音寺的轮廓,与眼前的鹫峰竟如镜像对称。

     二、文学交融 (一)锡杖通灵 巳时正,阳光直射鹫首崖,浮雕的佛陀突然双手结印,掌心向上托起。

    师父的九环锡杖应声飞起,杖头的宝珠与佛像掌心的光芒相呼应,在空中凝成巨大的金色经卷。

    经页翻动时,竟传出千万个声音的合诵,细辨之下,有梵文的《金刚经》,也有汉文的《妙法莲华经》,更有西域三十六国的语言,如百川归海般汇集成同一个佛号:“阿弥陀佛!” “善哉,东土圣僧。

    ”空中响起如来的声音,却不见法相,唯有漫天金叶飘落,每片叶子上都刻着不同的文字,“尔等历经八十一难,终悟‘灵山不在西,不在东,只在众生心头’的妙理。

    ”金叶落在八戒头上,竟化作一顶僧帽,气得他直拍耳朵:“如来老头,俺老猪不爱戴这劳什子!” (二)光霞化鹫 我望着浮雕眼眸中的三十六道金光,见每道光都化作灵鹫展翅,翅膀上的羽毛竟由汉字、梵文、佉卢文等交织而成。

    这些灵鹫驮着经卷飞向四方,有的朝东飞往长安,有的向西掠过流沙,还有的南下穿越雨林。

    当第一只灵鹫掠过我眼前时,我看清经卷上写的正是《西游记》的故事——原来我们的取经历程,早已成为连接东土与西天的桥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沙僧忽然指着云海:“师兄,你看!”只见西天雷音寺方向飞来一群真灵鹫,与金光化的灵鹫在空中盘旋,竟组成“和光同尘”四个大字。

    师父落泪道:“此乃文学与宗教的殊胜因缘,当年玄奘法师译经,如今吴施主着书,都是在为众生架起通向灵山的桥梁。

    ” (三)对话诸天 八戒突然指着一朵最大的金叶:“师父,这叶子上画的是俺老猪吃西瓜!”众人细看,果然见叶面上八戒翘着二郎腿,抱着西瓜啃得汁水横流,旁边题着“食色性也,菩萨心肠”八个字。

    如来的声音又起:“众生皆有佛性,哪怕是贪吃的八戒,也能在取经路上修得欢喜心。

    ” 猴哥摸着金箍笑了:“当年在五行山下,师父揭了如来的法帖,如今在鹫峰,如来又揭了众生的‘心帖’。

    原来这灵山之灵,不在佛迹,而在众生心中的善念与共鸣。

    ”话音未落,浮雕的袈裟突然展开,化作金色的华盖,将我们四人笼罩其中,华盖之上,东土的亭台楼阁与西天的宝相庄严交相辉映,竟无丝毫违和。

     三、取经圆满 (一)夕照佛颜 酉时三刻,夕阳为鹫峰镀上赤金。

    浮雕的佛陀嘴角泛起微笑,竟似在为我们的取经路喝彩。

    八戒望着自己被夕阳拉长的影子,忽然收起钉耙:“猴哥,你说咱们走了十七年,今儿真能成正果?”他的声音难得正经,肚子却不合时宜地咕噜噜叫。

     猴哥捶了他一拳:“呆子,你肩上的担子早轻了——当年你背的是凡俗贪嗔,如今担的是众生喜乐。

    ”转头见沙僧正对着浮雕擦拭禅杖,红葫芦里的水自动飘起,清洗着佛像的莲座,水珠落在他肩头,竟化作小小的舍利子。

     (二)师恩难忘 师父坐在莲花座下,取出通关文牒,见上面盖满了各国印玺,最后一页却空白如洗。

    “此牒本应盖西天佛印,”他轻抚牒文,“但如来已说,真正的通关文牒,是众生心中的善念。

    ”忽然抬头望向我,目光如炬,“悟空,你可知为何当年给你戴金箍?” 猴哥单膝跪地,指尖触到石面上的佛纹:“师父是要让徒儿记住,纵有齐天法力,也需慈悲为怀。

    如今金箍虽在,徒儿心中的枷锁早已解开。

    ”话音未落,金箍突然发出微光,化作金粉融入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