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殿宇巍峨]
关灯
小
中
大
第二十七章殿宇巍峨
一、盛世之始
开元十七年的暮春,长安城的牡丹开得正盛,而千里之外的上饶灵山已被晨雾裹成了碧玉簪。
自玄宗皇帝亲题"灵山宫观"匾额后,这处隐匿于云雾中的仙府便如破土新苗,在盛世的雨露中疯长。
九十九座殿宇沿着海拔千米的岩脉铺开,恰似仙人随手撒下的星子,在青苍之间缀出一片金红。
卯时三刻,第一缕阳光刚爬上"朝天门"的飞檐,山道上便响起了络绎的脚步声。
有头戴斗笠的山民背着竹篓,篓中盛着新采的山茶;有身着襕衫的书生抱着经卷,腰间悬着刻满符文的玉坠;更有乘坐青牛车架的富商,车辕上系着三尺红绫,绫角绣着"求恩"二字。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沿着蜿蜒石阶向上,鞋履与青石相叩,竟踏出了晨钟般的韵律。
主殿三清殿矗立在灵山中轴,如擎天之柱般托起云霞。
九重殿檐逐层收窄,最顶端的宝葫芦鎏金饰物在阳光下灼灼生辉,传说那是用终南山千年积雪融水调和金粉铸造,每逢雷雨便会浮现"三清赐福"的光影。
殿脊两端的吞脊兽高逾两丈,龙首鱼身,鳞片间嵌着夜明珠,双目开合间竟有流光溢彩——据《灵山志》记载,这对神兽是贞观年间袁天罡用黄河沉铁所铸,曾在安史之乱时口吐甘霖扑灭山火。
(一)、三清殿的金辉 寅时初刻,当值的小道士明虚踩着木梯擦拭金瓦。
琉璃瓦上的金箔经晨露浸润,竟似融化的金水般流淌,在他道袍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师叔说这金瓦共一万零八百片,每片都刻着《黄庭经》的半句经文。
"明虚指尖划过瓦当,触感温润如暖玉,忽然瞥见瓦缝间闪过一丝微光,恍若星辰碎片坠入人间。
殿脊的吞脊兽在风起时会发出低吟,声如远雷滚过山谷。
某日暴雨突至,香客们躲在殿廊下,只见两道金光从兽口喷出,竟在雨幕中架起一座虹桥。
石狮蹲踞殿门两侧,左首雄狮爪按绣球,右眼微阖似在假寐,右首雌狮怀拥幼崽,左耳却始终竖起——老道长说,这对石狮通晓人言,曾在深夜拦下意图盗取法器的山精。
殿内的三清神像由整块昆仑白玉雕琢而成,元始天尊左手托混沌珠,右手捏剑诀,衣袂间云纹流动,仿佛下一刻便要踏云而去;灵宝天尊怀抱玉如意,眉间红点若隐若现,传说那是鸿蒙初开时的灵光所化;道德天尊手握太极图,长髯垂落及地,每根须髯都刻着《道德经》全文,曾有书生触摸时,忽闻万籁俱寂,唯有"道可道"的天音在脑海回荡。
九十九盏琉璃灯用东海鲛人油为引,灯体刻着二十八星宿,灯芯竟是用灵山千年冰蚕丝制成。
贞观年间,有位姓姜的道姑在峰顶闭关,见流星坠落,遂拾得陨铁铸灯架,又以自身百年修为温养灯油,终成"不夜天灯"。
灯光映在青石地面,石中云母片闪烁如银河碎钻,曾有香客跪地叩拜时,忽见自己的倒影与星光交融,竟似生出羽翼。
(二)、八卦喷泉的奇观 广场中央的八卦喷泉是灵山的点睛之笔。
八角形水池以昆仑玄玉为基,池壁刻着后天八卦图,每到子时,八卦便会发出荧光,与天上星象遥相呼应。
水柱喷出时如银龙腾空,九丈高度恰合"九九归一"之数,阳光穿过水雾,竟凝出七彩霓虹,虹尾常落在三清殿的宝葫芦上,恍若天地相连的金桥。
八位石雕仙人环绕喷泉,分别对应八仙雏形:执拂尘者似汉钟离,袒胸露腹间可见朱砂痣;持宝剑者若吕洞宾,衣袂翻卷如踏清风;捧丹炉者类葛玄,炉中青烟竟能幻化成字。
某日正午,有游方画师在此作画,忽见石雕仙人眼中闪过微光,笔下的线条竟自行游走,绘出"悬壶济世"四字。
老农用龟裂的手掌捧起泉水时,水珠在他掌心滚
自玄宗皇帝亲题"灵山宫观"匾额后,这处隐匿于云雾中的仙府便如破土新苗,在盛世的雨露中疯长。
九十九座殿宇沿着海拔千米的岩脉铺开,恰似仙人随手撒下的星子,在青苍之间缀出一片金红。
卯时三刻,第一缕阳光刚爬上"朝天门"的飞檐,山道上便响起了络绎的脚步声。
有头戴斗笠的山民背着竹篓,篓中盛着新采的山茶;有身着襕衫的书生抱着经卷,腰间悬着刻满符文的玉坠;更有乘坐青牛车架的富商,车辕上系着三尺红绫,绫角绣着"求恩"二字。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沿着蜿蜒石阶向上,鞋履与青石相叩,竟踏出了晨钟般的韵律。
主殿三清殿矗立在灵山中轴,如擎天之柱般托起云霞。
九重殿檐逐层收窄,最顶端的宝葫芦鎏金饰物在阳光下灼灼生辉,传说那是用终南山千年积雪融水调和金粉铸造,每逢雷雨便会浮现"三清赐福"的光影。
殿脊两端的吞脊兽高逾两丈,龙首鱼身,鳞片间嵌着夜明珠,双目开合间竟有流光溢彩——据《灵山志》记载,这对神兽是贞观年间袁天罡用黄河沉铁所铸,曾在安史之乱时口吐甘霖扑灭山火。
(一)、三清殿的金辉 寅时初刻,当值的小道士明虚踩着木梯擦拭金瓦。
琉璃瓦上的金箔经晨露浸润,竟似融化的金水般流淌,在他道袍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师叔说这金瓦共一万零八百片,每片都刻着《黄庭经》的半句经文。
"明虚指尖划过瓦当,触感温润如暖玉,忽然瞥见瓦缝间闪过一丝微光,恍若星辰碎片坠入人间。
殿脊的吞脊兽在风起时会发出低吟,声如远雷滚过山谷。
某日暴雨突至,香客们躲在殿廊下,只见两道金光从兽口喷出,竟在雨幕中架起一座虹桥。
石狮蹲踞殿门两侧,左首雄狮爪按绣球,右眼微阖似在假寐,右首雌狮怀拥幼崽,左耳却始终竖起——老道长说,这对石狮通晓人言,曾在深夜拦下意图盗取法器的山精。
殿内的三清神像由整块昆仑白玉雕琢而成,元始天尊左手托混沌珠,右手捏剑诀,衣袂间云纹流动,仿佛下一刻便要踏云而去;灵宝天尊怀抱玉如意,眉间红点若隐若现,传说那是鸿蒙初开时的灵光所化;道德天尊手握太极图,长髯垂落及地,每根须髯都刻着《道德经》全文,曾有书生触摸时,忽闻万籁俱寂,唯有"道可道"的天音在脑海回荡。
九十九盏琉璃灯用东海鲛人油为引,灯体刻着二十八星宿,灯芯竟是用灵山千年冰蚕丝制成。
贞观年间,有位姓姜的道姑在峰顶闭关,见流星坠落,遂拾得陨铁铸灯架,又以自身百年修为温养灯油,终成"不夜天灯"。
灯光映在青石地面,石中云母片闪烁如银河碎钻,曾有香客跪地叩拜时,忽见自己的倒影与星光交融,竟似生出羽翼。
(二)、八卦喷泉的奇观 广场中央的八卦喷泉是灵山的点睛之笔。
八角形水池以昆仑玄玉为基,池壁刻着后天八卦图,每到子时,八卦便会发出荧光,与天上星象遥相呼应。
水柱喷出时如银龙腾空,九丈高度恰合"九九归一"之数,阳光穿过水雾,竟凝出七彩霓虹,虹尾常落在三清殿的宝葫芦上,恍若天地相连的金桥。
八位石雕仙人环绕喷泉,分别对应八仙雏形:执拂尘者似汉钟离,袒胸露腹间可见朱砂痣;持宝剑者若吕洞宾,衣袂翻卷如踏清风;捧丹炉者类葛玄,炉中青烟竟能幻化成字。
某日正午,有游方画师在此作画,忽见石雕仙人眼中闪过微光,笔下的线条竟自行游走,绘出"悬壶济世"四字。
老农用龟裂的手掌捧起泉水时,水珠在他掌心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