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祈雨立应]

关灯
    ,落在香炉中发出"滋滋"轻响。

     "三神在上,"刘太真跪倒在蒲团上,声音震动殿内梁柱,"信州七县,赤地千里,禾苗枯槁,人畜难存。

    太真不才,愿代百姓请命,求赐三日甘霖!" 话音未落,殿外忽起怪风,将门槛上的积灰卷成漩涡。

    香炉中的青烟竟凝成三道光柱,直冲殿顶的藻井,在绘着二十八宿的天花板上投下巨大的影子——石人公的影子踏云而立,胡昭的影子挥扇送风,李老真君的影子倒置葫芦。

     三:甘霖即降 戌初刻,石人峰祭坛。

    刘太真脚踏禹步,桃木剑划破符纸,火星溅在青石板上,竟烧出"雨"字痕迹。

    山风突然转急,将他的法袍吹得猎猎作响,远处的鄱阳湖方向,铅灰色的云团正被无形的力量撕扯,渐渐聚向灵山。

     "石人公!"刘太真剑指峰顶巨石,"请移山根,开地脉!" 轰鸣声响彻山谷,石人峰的巨岩缓缓转动,底座露出刻满符文的地基。

    地脉中的潮气顺着石缝涌出,在祭坛周围形成细小的水洼。

    与此同时,胡昭祠的白鹤像突然振翅,羽毛纷纷脱落,化作白色蝴蝶飞向云层——那是"借仙力"的征兆。

     "李老真君!"刘太真转向东方,"请倾葫芦,润焦土!" 天际传来闷雷,李老真君的神像在祠内发出嗡鸣,葫芦口对准石人峰,竟有黄豆大的水珠从中滴落,每一滴都在半空化作小彩虹。

    刘太真抓住时机,将随身携带的七叶莲放入祭坛水洼,莲花瞬间盛开,花瓣上的露珠腾空而起,与李老真君的水珠相呼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风伯雨师,听我号令!"桃木剑划出北斗轨迹,刘太真咬破指尖,血珠滴在剑鞘的三神纹上,"聚云于灵山上空,布雨于七县之内!" 原本分散的云团如被巨手揉捏,迅速聚成乌金色的雨云,笼罩整个灵山。

    闪电在云隙间游走,照亮石人公巨岩上突然浮现的古老文字——那是上古祈雨咒。

    雨师赤松子的身影在云中显现,左手持盂,右手挥鞭,盂中清水化作银线,顺着刘太真的剑尖注入大地。

     第一滴雨落在祭坛时,刘太真感到脚底传来震动。

    那不是普通的雨,而是带着灵气的甘露,每一滴都在石板上绽开小小的水莲。

    他望向山脚下,最先被雨水滋润的稻田已泛起绿意,枯萎的稻杆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挺直。

     四:祠名更易 整整三个时辰,大雨倾盆。

    刘太真站在祭坛边,任由雨水冲刷法袍,看着石人峰下的溪流重新奔涌,听着山谷间回荡的百姓欢呼声。

    当最后一道闪电消失,云层渐渐散去,露出澄澈的夜空,七颗明亮的星子正排列成斗,指向石人峰。

     "大人!大人!"李贵连滚带爬冲上山,浑身泥泞却笑意盎然,"稻田全活了!溪水满了!百姓们正往祠堂赶呢!" 胡昭祠前的广场上,早已挤满了冒雨赶来的村民。

    有人捧着新摘的莲蓬,有人提着刚捞的鲜鱼,更多人只是跪在地上,任由雨水冲刷脸庞。

    那个少女挤到最前面,怀里抱着个水罐,罐中盛着刚接的雨水:"大人,喝口灵山的水吧!比蜜还甜!" 刘太真接过水罐,指尖触到罐体的凉意——那是久旱逢甘霖的喜悦温度。

    他正要饮,忽闻"轰"的一声,祠堂西侧的老银杏竟重新抽出新芽,枯黄的叶片纷纷坠落,露出鲜嫩的绿芽。

    更奇的是,石人公神像的基座旁,不知何时长出了七株七叶莲,在风雨中轻轻摇曳。

     "石人公显灵了!胡仙师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