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道藏真传]
关灯
小
中
大
第三十七章道藏真传
一、太上亲临:月魄中的青牛虚影
(一)子时禅定的涟漪
戌时末的放生池还泛着白日余热,慧明法师的袈裟角浸在微凉的水里,惊起三两点流萤。
他膝头摊开的《法华经》已翻到《药王菩萨本事品》,墨字在月光下泛着青玉光泽,忽有夜风掠过塔铃,七十二声清响如碎玉落盘,惊飞了池心栖息的夜鹭。
“又失眠了?”老沙弥玄通的声音从九曲桥传来,竹灯笼的光晕里,可见他捧着新制的莲灯,“明日还要主持盂兰盆会,这般劳神……”慧明抬头笑笑,指腹摩挲着腕间的菩提子串——这是十年前在终南山闭关时,一位老道士送的,每颗珠子都刻着小楷《道德经》,此刻在月光下隐隐发亮。
子时初刻,池面突然升起薄雾。
慧明闭目诵经,忽觉眉心朱砂处一阵温热,再睁眼时,只见释迦塔的第七层飞檐上,立着个身着月白道袍的童子。
道童背对着月光,九节竹杖垂在身侧,竹节间嵌着的夜明珠,正将他的影子投在放生池里,影尾竟化作青牛的轮廓。
(二)跨教夜话的玄机 “法师可曾见过《道藏》里的‘九转舍利’?”道童转身开口,声音像冰川融水,带着超脱尘世的清冽。
慧明注意到他道袍上绣着的云雷纹,竟与三清观藏的宋代道服纹样分毫不差,腰间玉佩刻着“太上”二字,边角还缠着片金箔竹叶——正是当年玄玑子道长的信物。
“道家重内丹,佛家修舍利,”慧明合十还礼,池水倒映着道童腰间的葫芦,“听闻贵派‘舍利’需采先天一炁,凝聚三花五气,却不知为何赠于贫僧?”道童轻笑,踏月而来,足尖点在池面金莲上,花瓣竟承住了他的重量:“东土灵山,本是佛道同辉之地,当年佛祖西来,老君化胡,原是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 话音未落,道童指尖已凝出一粒流转七色的舍利。
舍利中央,太清、玉清、上清三清虚影若隐若现,外围却环绕着十二道金色莲瓣——正是佛道交融的异象。
慧明忽然想起师父昙摩大师圆寂前的偈语:“金顶生青莲,牛背驮经来”,此刻竟一一应验。
(三)青牛遗泽的印证 道童将舍利托在掌心,莲瓣状的光轮突然扫过放生池,池底的鹅卵石竟浮现出《道德经》的蝌蚪文。
慧明认出那是失传已久的古文版,与他在终南山见过的石刻一模一样。
更奇的是,每颗鹅卵石上的“道”字,都在吸收月光,化作细小的青牛虚影,绕着道童脚踝打转。
“此舍利采自昆仑玉虚峰,”道童的声音忽然低沉,“三百年前,贵寺昙摩大师与贫道曾在此论道,他以‘明心见性’破我‘练虚合道’,却不知——”他抬手轻挥,舍利表面竟映出昙摩大师当年在黄河畔救人的场景,“明心者可见性,见性者自合道,佛道之争,不过是仁者见仁。
” 慧明怔住了。
他曾听师伯说,师父圆寂时,枕边放着半卷《道德经》,墨迹未干,原来早有前缘。
道童忽然指向池心:“法师可记得,七年前放生池曾干涸三月,是令师以指血化水,救了满池金鲤?”慧明点头,当年师父指尖滴血的画面,此刻竟在舍利中重现,血珠落入池底,竟凝成“道”字金印。
二、舍利生莲:水火交融的金丹妙相 (一)玄珠入水的震颤 当舍利落入放生池的瞬间,池面突然炸开孔雀蓝的光晕。
慧明感到掌心发麻,低头见自己的菩提子串正在发烫,每颗珠子上的《道德经》文字,都化作流光汇入舍利。
道童轻诵“玄之又玄”,池底的古文《道德经》竟与慧明手中的《法华经》隔空呼应,墨字与蝌蚪文在空中交织成阴阳鱼。
第一朵金莲在子时三刻破水而出。
莲茎上刻着佛教的八吉祥纹,莲叶边缘却泛着道教的云雷纹,花瓣每展开一瓣,便有梵唱与道咒同时响起。
慧明数到第八瓣时,金莲中心竟
他膝头摊开的《法华经》已翻到《药王菩萨本事品》,墨字在月光下泛着青玉光泽,忽有夜风掠过塔铃,七十二声清响如碎玉落盘,惊飞了池心栖息的夜鹭。
“又失眠了?”老沙弥玄通的声音从九曲桥传来,竹灯笼的光晕里,可见他捧着新制的莲灯,“明日还要主持盂兰盆会,这般劳神……”慧明抬头笑笑,指腹摩挲着腕间的菩提子串——这是十年前在终南山闭关时,一位老道士送的,每颗珠子都刻着小楷《道德经》,此刻在月光下隐隐发亮。
子时初刻,池面突然升起薄雾。
慧明闭目诵经,忽觉眉心朱砂处一阵温热,再睁眼时,只见释迦塔的第七层飞檐上,立着个身着月白道袍的童子。
道童背对着月光,九节竹杖垂在身侧,竹节间嵌着的夜明珠,正将他的影子投在放生池里,影尾竟化作青牛的轮廓。
(二)跨教夜话的玄机 “法师可曾见过《道藏》里的‘九转舍利’?”道童转身开口,声音像冰川融水,带着超脱尘世的清冽。
慧明注意到他道袍上绣着的云雷纹,竟与三清观藏的宋代道服纹样分毫不差,腰间玉佩刻着“太上”二字,边角还缠着片金箔竹叶——正是当年玄玑子道长的信物。
“道家重内丹,佛家修舍利,”慧明合十还礼,池水倒映着道童腰间的葫芦,“听闻贵派‘舍利’需采先天一炁,凝聚三花五气,却不知为何赠于贫僧?”道童轻笑,踏月而来,足尖点在池面金莲上,花瓣竟承住了他的重量:“东土灵山,本是佛道同辉之地,当年佛祖西来,老君化胡,原是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 话音未落,道童指尖已凝出一粒流转七色的舍利。
舍利中央,太清、玉清、上清三清虚影若隐若现,外围却环绕着十二道金色莲瓣——正是佛道交融的异象。
慧明忽然想起师父昙摩大师圆寂前的偈语:“金顶生青莲,牛背驮经来”,此刻竟一一应验。
(三)青牛遗泽的印证 道童将舍利托在掌心,莲瓣状的光轮突然扫过放生池,池底的鹅卵石竟浮现出《道德经》的蝌蚪文。
慧明认出那是失传已久的古文版,与他在终南山见过的石刻一模一样。
更奇的是,每颗鹅卵石上的“道”字,都在吸收月光,化作细小的青牛虚影,绕着道童脚踝打转。
“此舍利采自昆仑玉虚峰,”道童的声音忽然低沉,“三百年前,贵寺昙摩大师与贫道曾在此论道,他以‘明心见性’破我‘练虚合道’,却不知——”他抬手轻挥,舍利表面竟映出昙摩大师当年在黄河畔救人的场景,“明心者可见性,见性者自合道,佛道之争,不过是仁者见仁。
” 慧明怔住了。
他曾听师伯说,师父圆寂时,枕边放着半卷《道德经》,墨迹未干,原来早有前缘。
道童忽然指向池心:“法师可记得,七年前放生池曾干涸三月,是令师以指血化水,救了满池金鲤?”慧明点头,当年师父指尖滴血的画面,此刻竟在舍利中重现,血珠落入池底,竟凝成“道”字金印。
二、舍利生莲:水火交融的金丹妙相 (一)玄珠入水的震颤 当舍利落入放生池的瞬间,池面突然炸开孔雀蓝的光晕。
慧明感到掌心发麻,低头见自己的菩提子串正在发烫,每颗珠子上的《道德经》文字,都化作流光汇入舍利。
道童轻诵“玄之又玄”,池底的古文《道德经》竟与慧明手中的《法华经》隔空呼应,墨字与蝌蚪文在空中交织成阴阳鱼。
第一朵金莲在子时三刻破水而出。
莲茎上刻着佛教的八吉祥纹,莲叶边缘却泛着道教的云雷纹,花瓣每展开一瓣,便有梵唱与道咒同时响起。
慧明数到第八瓣时,金莲中心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