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介子推

关灯
    在那风云变幻、硝烟弥漫的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纷争不断,烽火连天而起。

     而晋国也深陷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举步维艰地向前迈进着。

     就在这片广袤的晋地上,诞生了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物。

     他自小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对各类书籍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读。

     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介子推已然成为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人。

     然而,他那颗炽热的心并未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之上,而是充满了对世间苍生的关怀和拯救天下的壮志豪情。

     介子推时常漫步于乡间田野之间,亲眼目睹着普通百姓们在连绵不绝的战火以及残酷严苛的政治压迫之下所遭受的种种苦难。

     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活苦不堪言;有的家庭妻离子散,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每当看到这些悲惨景象,介子推总是忍不住深深地叹息一声,心中涌起无尽的悲愤与怜悯之情。

     在无数个夜晚里,介子推独自一人仰望星空,默默思索着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切,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他深知,仅凭自己一人之力难以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但他始终坚信,只要能够遇到一位贤明之主,并全心全意地辅佐其治理国家,就一定能够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介子推怀揣着这份坚定信念,踏上了寻找明主之路…… 彼时,晋国宫廷内乱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无情地将公子重耳卷入其中。

     这位昔日养尊处优、身份尊贵的公子,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被迫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流亡之路。

     然而,重耳之名早已传遍四方,其贤德之誉如同璀璨星辰般耀眼夺目。

     尽管此刻身处于人生的低谷,面临重重困境,但他那颗心怀天下的心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在这艰难困苦的旅程中,重耳始终保持着坚毅和善良,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应对着一个又一个挑战。

     正是这份高尚的品德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吸引了众多志同道合之人纷纷聚拢到他的身旁。

     他们坚信,跟随重耳定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为晋国带来和平与繁荣。

     而介子推便是其中之一。

    当他偶然间听闻重耳的英勇事迹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敬佩之情。

     经过深思熟虑,介子推认定重耳乃是能够平定晋国乱世、拯救苍生的英明君主。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抛下了原本安稳的生活,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重耳的流亡队伍之中。

     从此,介子推与重耳一同并肩前行,共同经历风雨,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

     流亡之路充满艰辛,他们风餐露宿,饥寒交迫。

     一次,重耳一行人逃至卫国,卫国国君闭门不纳,他们只好继续前行。

     行至五鹿时,众人饥饿难耐,向田间农夫乞食。

     农夫却捧起一把泥土,戏谑地递向他们。

     重耳又羞又恼,欲发作时,介子推连忙劝阻,他深知此时应隐忍,唯有保存实力,才能实现复国的大业。

     在那漫长而又艰苦的流亡岁月里,重耳一行人四处漂泊,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他们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历经无数的磨难与挫折。

     由于长时间的奔波劳累以及食物的匮乏,重耳原本健壮的身体逐渐被消磨,每况愈下,日益憔悴。

     然而,就在这最为危急的关头,忠心耿耿的介子推挺身而出,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不已的举动。

     趁着众人不备之时,他悄悄地走到一处偏僻无人的角落。

     只见他面色凝重,眼神坚定地从怀中掏出一把锋利的匕首,毫不犹豫地朝着自己的大腿狠狠划去。

     刹那间,鲜血涌出,但介子推紧咬牙关,强忍着剧痛,用颤抖的双手割下了一大块肉来。

     随后,介子推顾不上包扎伤口,便匆忙起身,采集了一些新鲜的野菜。

     他将那块来之不易的肉与野菜一同放入锅中,精心烹煮起来。

     不一会儿,一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肉汤就做好了。

     介子推小心翼翼地端着这锅汤,来到重耳面前。

     此时的重耳早已饿得头晕眼花,当闻到这诱人的香味时,顿时精神一振。

    他迫不及待地接过介子推送来的汤碗,大口大口地喝了下去。

     那鲜美无比的味道瞬间充满了口腔,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