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不管怎么说,走向文明的人类,深层意识中也会埋藏着一个洞穴的图腾。

     “芝麻,开门!”一个巨大的宝库就在洞穴之中。

    几乎是各民族的民间传说,都把自己物欲乃至精神的理想,指向一个神秘的洞穴。

    无数修道者在洞穴中度过一生,在那里构造着人生与宇宙的平衡。

    嫉世愤俗的基度山伯爵,会聚着新兴资产者的理想,向一个洞穴进发,然后又在那里,指挥若定,挥洒着人性的伟力。

     贝壳(Www.bulamo.com)免费小说在线阅读 别有洞天,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成语。

    中国人重义轻利,较少痴想洞中财宝,更想以洞穴为门径,走进一个栖息精神的天地。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轰传百代,就在于它开凿了这样一个洞口。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个武陵人终于来到一个理想国。

    从此,哪一个中国人的心底,都埋下了一个桃花源。

     桃花源,是对恶浊乱世的一个挑战。

    这个挑战十分平静,默默地对峙着,一声不吭。

    待到实在耐不住的时候,中国人又开掘出一个水帘洞。

    这个洞口非同小可,大闹天宫的力量正在这儿孕育。

     桃花源和水帘洞,气氛不同,性质相仿,都是群众意志的会聚。

    桃花源中人惘然于时间,也惘然于空间,融洽怡和,不见个体冲撞。

    孙悟空有点个性,却也只是某种整体意向的象征,水帘洞里的秩序,倒是宁谧无波。

     这是白莲洞人气质的遗留,先民生态的重温。

    白莲洞人与野兽征战,与自然搏斗,只回荡着一个观念:为着我们这种种类的动物。

    如果他们也有思想家,摸着海底生物的化石低头沉思,那么,他沉思的主体只是我们,而不是我。

     我是什么?历史终于逼迫人们回答。

     白莲洞已经蕴藏着一个大写的人字。

    数万年来,常有层层乌云要把这个字前掩,因此,这个字也总是显得那么辉煌、挺展,勾发人们焦渴的期待。

    当非人的暴虐压顶而降,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突然爆炸,不明飞行物频频出现,这个字还会燃起人们永久的热念。

    但是,这个字倘若总被大写,宽大的羽翼也会投下阴影。

    时代到了这一天,这群活活泼泼的生灵要把它析解成许多闪光的亮点。

    有多少生灵就有多少亮点,这个字才能幻化成熙熙攘攘的世界。

     既然人们还得返回黑洞,为什么还要披荆斩棘地出来?出来,就是要自由地享用这个宽阔的空间;出来,就是要让每个生灵从精神到筋骨都能舒展;出来,就是要让每个个体都蒸发出自己的世界。

    这样,当人们重进黑洞,才不会对着蝙蝠和盲鱼羞惭。

     此时我已走出白莲洞口,面对着一片绿水青山。

    洞口有石,正可坐下歇脚,极目鸟瞰。

     我想起了张晓风的《武陵人》。

    晓风袭用了陶渊明的题材,却把那个偶入桃花源的武陵人作为一个单个人细细磨研。

    他享尽了桃花源的幸福,比照出了原籍武陵的痛苦。

    但是,奇怪的是,他还是毅然返回。

    原因是: 武陵不是天国,但在武陵的痛苦中,我会想起天国,但在这里,我只会遗忘。

    忘记了我自己,忘记了身家,忘记了天国,这里的幸福取消了我思索的权利。

     于是他苦苦寻找,钻出了那个洞口。

     赖声川博士的《暗恋桃花源》异曲同工,让这位进桃花源而复返的武陵人与现代生活相交杂,在甜酸苦辣中品尝一个人切实的情感价值。

     台湾作家不谋而合地挪揄桃花源,正倾诉了现代中国人对神仙洞府的超越。

     又想起了上海一群青年艺术家写的《山祭》。

    愚公的家属,在一个别有洞天的王国辛勤挖山,这个王国里有棕褐色的和谐,和无可指摘的纪律。

    没想到,一个现代色彩的姑娘飘然而至,诱人的风姿和一连串傻兮兮的疑问,竟使愚公的后代一一反省自身的意义,结果,庄严的洞天发生了纷乱。

     还想起了《魔方》中的一段,三个大学生误入一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