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关灯
    自己吗?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十七岁的状元确实很厉害,他头疼地看着除朱标以外的其他儿子,“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们!” 朱橚,“父皇,天幕女子都说了人家天才,和别人不一样的。

    ” 朱元璋气急,这个儿子平时老实巴交的,说起话来怎么这么刺耳。

     朱橚眨着眼睛面露无辜,一旁的朱棣捂着嘴笑,“老五过来,四哥答应给你买生物课。

    ” 朱橚惊喜,都顾不得朱元璋黑漆漆的脸,看向朱棣,“四哥,你真好。

    ” 朱元璋:...... 这儿子真不能要了,朱元璋撇开脸,看向朱标他的血压才降下来,还是大儿子好,其他儿子都是混账。

     【像我们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一样,每年的农历二月通过县试你就是童生;农历四月通过府试你就是秀才/生员;接下来是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因为在农历八月,又称作‘秋闱’,通过就是举人、第一名是解元[2];当然你要是这一次考不过,就要再等一个三年,三年又三年,三年何其多。

    】 【像是在《儒林外史》终描述的‘范进中举’,故事中的范进屡次不试,一直没有考上,而在考上的时候喜极而疯,而在古代中也确实有范进这个人,五十四岁才成为举人[3]。

    】 【古代考试不仅仅是考试而已,通过考试获得‘名号’,就会有相应的地位待遇,就像中举之后的范进,也会有俸禄,以及周边人都会下意识地敬畏他,这就是地位,这就是影响力。

    】 【大概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称把读书考试刻在dna里的原因了,乡试接下来是每三年一次的会试,在春季农历二月举行,也是‘春闱’,通过则是贡士、第一名是会元;最后一个就是殿试,由皇帝/臣子主管殿试亲自策问,来评定等级,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4],这就是考试的流程,听起来是不是很麻烦?】 【考试的内容也很多,像是在唐朝就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5]等多种科目,原来古人也是需要考这么多学科的啊,一下子共情住了。

    】 苏雅假装抹了抹眼睛。

     【我们现在也是需要考很多科目的,不只是语数外,还有物化生、地史政,考上了大学还分很多专业,搜了一下现在我国竟然有792个专业,真是恐怖如斯,不过我们只要选择一个专业,当然你也可以学其他的,只要你学的过来。

    】 嬴政听着语,难不成是论语之类的?那数就是数学了,这外是什么?至于什么物化生,他们早就知道了,课程里都有,都不需要问。

     他让扶苏问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