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关灯
    可能因为天意还真有所偏颇,齐王封地内受灾范围不算太广,再加上赈灾救济,大家都还算过得去。

    等到四处揭竿而起,齐王便可顺应天道行事,师出有名,再借由封地政绩,顺应民意上位理所当然。

     再一年,果然大旱,四处民不聊生,唯有齐王封内宛若太平盛世,虽不至于到人人都吃饱穿暖,可对比起那些扒草皮吃树根的可好上太多了,一时间灾民纷纷向齐王境内涌来,而齐王则递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奏折,请求朝廷给出米粮银钱支援。

     朝廷给不给是一回事,齐王奏不奏那是另外一回事。

     若是朝廷拖着不给,那更好。

     再一年,又是大旱,朝廷无以为继,只得任由灾民易子而食,而齐王又是广开城门,引灾民入内饱饭。

     可连续两年的灾年,齐王不过是一届王爷,他也逐渐无能为力了起来。

     谁见过堂堂天潢贵胄,封土之王候亲自与百姓穿着一样的麻布粗衣,与百姓一道喝着稀粥,又一边将王府中的珍宝一一变卖换成粮食填饱百姓的肚子的? 齐王肉眼可见的瘦了下来,给出的粥饭一日比一日稀少,再加上四处疯传的朝廷扣着米粮不给的事情,有些老者不愿再领粥饭,闭目等死,有些妇孺偷偷地将小儿抛弃于城外。

     “王爷!吃饭吧!俺不吃了!俺贱命一条!您吃饭吧!” “是啊,王爷您吃吧!您不该陪我们饿死!” “王爷!朝廷的救济粮为什么还不来!” 突地有人振臂高呼:“朝廷不给,我们就自己去讨!” “对!不能让王爷陪我们一起饿死!我们去燕京!” “苍天啊!你睁开眼睛看看啊!为什么朝廷要这么对我们!要这么对王爷!” 秋意泊倚在墙上,听着墙外的这些话,心道接下来就该齐王呵斥百姓要忠君爱国,然后百姓再三请求,齐王再推,紧接着再有人道君王并非无德,乃是身旁有奸臣作祟,蒙蔽圣听,齐王便为国为民,前去清君侧。

     至于朝廷信不信没关系,百姓信了就可以了,民心可用。

     有了民心,百姓会自发加入军队,学子会群情激昂提笔厮杀,乡绅富商会提供米粮钱财……宫女也能勒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