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灯
    多年历史的城中村,据传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曾被贬谪惠州,途经洸州,长留不去,并挥毫写就千古名篇若干,当地村民为表感怀,便将他短暂隐居的这个无名村落取名“长留”。

    80年代的洸州站上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了全国打工者南下淘金的“驿站”,长留街便也跟着沾光,巅峰时候,巷子连着巷子,房子叠着房子,豆腐块儿大小的一个城中村内,本地村民与外来人口竟共计高达15万人。

     临近21世纪,洸州开始加速城市扩张,大片征地,整座城市摧枯拉朽般去旧迎新、节节拔高,然而长留街却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完成更新改造,成了这个摩登大都市内最另类的一处“风景”,令各届洸州领导不剜不快。

     洪万良道:“我考察时看见,村子毗邻晶臣天地,周围已是高楼林立,这一新、一旧简直是两个世界。

    我跟几位长留街的居民也聊了聊,他们自己都开玩笑,说他们现在的生活就是‘出门堪比欧洲,进门非洲不如’,还说得归咎于村子的名字不好,长留长留,就只能长久地留着、不拆不建了。

    ”顿了顿,他又问:“十年前,市政府就给长留街拨过7个多亿的征地补偿款,为什么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没解决?” 这话可就长了,其间曲曲折折、脏心烂肺的故事擢发难数,方兴奎只得这么跟领导解释:“当时正赶上市里调整行政区划,将荆南和临江两区‘撤二建一’,合并为新的荆南区,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短时间内难免龃龉,上不通、下不达,所以在两区交界处的长留街便渐渐成了历史问题,一直遗留至今。

    ” “亚运会当前,洸州的城市化进程已刻不容缓,如何保障长留街原住居民利益的同时,又满足整座城市的发展需求,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说到这里,洪万良不由问方兴奎,“这次长留街的改造项目,晶臣那边没有表态吗?” 晶臣集团是最早投资中国内地的港资企业,晶臣集团董事局主席蒋瑞臣也是著名的爱国商人,每回他到北京,必以港商代表的身份受到主席单独接见,其身份尊贵可见一斑。

    蒋瑞臣在上海、杭州、武汉等地缔造了不少经典的旧改项目,无一不成为当地的城市地标,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历经十年,他以晶臣天地、晶臣国际金融城为核心打造了洸州城市新中轴线,对标上海的新天地与陆家嘴,如今也成了整个洸州的商业名片,洪万良当然希望长留街的改造也由晶臣操刀完成。

     “长留街这个项目,全靠政府解决,只怕财政会透支过度,全靠企业解决,没有政府背书,恐又办不成事,所以我们计划还跟以前一样,”方兴奎道,“我前些日子就差住建局的乃军去联系过,告诉晶臣那边这次长留街旧改虽以市场主导,但政府也会全力支持,可他们好像没这个意向。

    企业不愿意,我们也不能强迫,只能公开招标了。

    ”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洪万良抬头遥望远处一栋摩天高楼,正是晶臣建造的“城市天际线”洸州金融中心,它500多米高,屹立晶臣国际金融城内,形似尖顶向上的通天塔,昼则巍峨敦厚,夜以霓虹点缀,便是这座城市最绚丽的一道风景线。

    他不免摇头,叹气,“真是可惜。

    ” “确实可惜。

    ”方兴奎跟着遥望高楼,也跟着叹气,“十年前的洸州不过是南海北岸一个大点的渔村,放眼望去只有脏乱差,没有晶臣集团带头开拓,也不会有今天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还记得多年前的一件事,那天汇丰、渣打突然要求我们立刻偿还所有的政府借款,那可是将近一千亿啊!那时整个洸州百废待兴,市政府的钱袋子也是一干二净,一时半刻哪儿还得出来?我和周老书记跟他们周旋了三天,好话不断,歹话说尽,对方就是油盐不进,一定要我们立即还清,不得已只能找了蒋瑞臣,没想到他一个电话就把事情解决了。

    可以说,蒋瑞臣就是洸州的功臣啊!” 方兴奎口中的周老书记就是洸州之前的市委书记周嵩平,如今已经高升,成了粤东省的省长。

    想起一件相关的事,洪万良收回远眺的目光,转头望向方兴奎,又问:“我听到一个说法,蒋家有个孩子没去香港,眼下就在我们市里?这是传言还是真的?” 方兴奎点头道:“是真的,人就在市局刑警队。

    ” 洪万良一听,面色一凛,连连口称不合适,一线刑警工作太危险了,万一受伤,轻了还好说,若是重了,这不得破坏国家“爱国者治港”的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