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约稿大军再添一员

关灯
    燕京东城区崇文门外东兴隆街51号。

     这里是燕京出版社的办公地点,同时也是《十月》杂志编辑部的办公地点。

     在确定合作对象后,胡为民接受了《十月》编辑谢大军的邀请,和他一起来到了这里。

     两人站在一栋建筑面前,谢大军自豪道:“胡老师,这里就是我们《十月》杂志的办公楼!” 胡为民抬眼看去,这是临街一栋苏式建筑就是《十月》杂志的办公楼。

     办公楼五层高,由于建成年代久远,红色的外墙有多处脱落,大楼表面窗户紧闭,玻璃灰蒙蒙的,就如同今天的天气一般。

     建筑有着明显的历史,带着厚重感,让人情不自禁肃穆起来。

     对于《十月》之行,胡为民也是相当期待。

     “我一会儿更期待和苏主编见面了。

    ” 苏主编是《十月》的创刊主编,名叫苏宇。

     谢大军热情地招呼道:“胡老师,我们进去吧。

    ” 胡为民跟着他的脚步进入大楼内部,上到三楼后,两人向着一间办公室走去。

     “这里就是我们编辑部的办公室了。

    ” 谢大军打开办公室的大门,寒风随着他推门的工作,也吹了进去。

     胡为民有些意外,编辑部的办公室并不大,而且有些简陋。

     他有些难以想象,这里竟然就是后世“四大名刊”之一的办公场所。

     也许,如此朴素的工作环境,才是《十月》发展到后世那种一线文学期刊地位的原因之一。

     这个编辑部的凝聚力非常强,战斗力更强,他们将有限的时间,用来发展杂志,为作者提供绝佳平台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优质的文学作品。

     “主编,我回来了。

    ” “大军,你身边这位同志就是胡为民,胡老师吧?” “你好,苏主编,我就是胡为民。

    ” 得到确认后,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站起身,热情地招呼道:“胡老师,快进来坐,外面冷。

    ” 胡为民进来坐下,谢大军随手关上门,又去为他倒了杯热茶,“胡老师,喝茶。

    ” “谢谢。

    ” 捧着热茶杯,胡为民感觉身上的寒气渐渐散去。

     进入一月份后,燕京的气温更低,就连他这个北方人都觉得冷。

     不过还好,室内有暖气,除了空气干燥些,容易上火外,再没有其他缺点。

     这时候,他才有时间观察苏宇。

     老太太很热情,自从他胡为民进来后,便一直嘘寒问暖。

     在她介绍完编辑部成员后,便主动和胡为民聊天。

     通过聊天,他得知老太太履历非常丰富,在担任主编之前,从事过记者、编辑、朝阳师范语文专业组长等工作。

     苏老太太感谢道:“胡老师,非常感谢你信任我们《十月》杂志,愿意将如此优秀的作品交给我们杂志刊载。

    ” “苏主编,能得到《十月》的认可,也是我的荣幸。

    也许您不相信,在我发表《演员》之前,可一直把能在《十月》发表作品当目标呢。

    ” 花花轿子众人抬,胡为民理所当然地夸奖了《十月》一番。

     “哈哈,能被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