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关灯
    书房里有很多书,却都是买来装样子的那种,整套整套的硬皮版,连书页都不曾裁开,就已经蒙了灰尘。

    此处最常用的东西大约还是窗边写字台上的一台股票行情电报机,细长的纸带吐出来,卷成一圈一圈的白浪,绵延一地。

     欣愉也是到了那里才确定,杰米叫她来,真的只是读报纸。

    各种各样的报纸,申报,银行周报,北华捷报,大美晚报,还有密勒氏评论。

     她读了大半个下午,直到杰米又在轮椅上盹着了。

     那些英文报纸上总共有六十四家外商股票的价格,以美元或者港元计价,比如租界的电灯公司,电车公司,电话公司。

     而中文报纸上又有另外三十六家中国股票的交易情况,以官定白银一两计价,比如“平泉铜矿”和“汉冶萍”。

     这便是她那一天学到的新知。

     与圣经截然不同,所有这些文字与数字对她来说既陌生又庞杂,她其实根本没搞懂,只是连词成句地把它们读出来。

    在当时的她眼中,它们有如一片迷雾中的密林,不要说应该怎么走,就连入口在哪里都摸不到。

     但她还是感觉很好,回去的路上,不再像来时那样一直摸索着衣服贴边里的那把刀,终于可以好好地看一看窗外的街景。

     许久不曾出来过了,人,车,建筑,植物,数不清的细节扑面而来,如浮光掠影。

     她笑起来,并不是承蒙主的恩泽,只是因为确定了这个交换可以达成。

    她给他念报纸,他供她读书。

     第32章幸运杰米(2) 报纸读了几个月,次年开春,欣愉去投考中西女塾。

     土山湾只教圣经,不教国文,算术课就是数礼拜堂里的白蜡烛。

    她自知程度不好,以为会考不中。

    所幸当时女校的学生不多,“中西”又是偏西化的教育。

    凭着背圣经、读报纸搞出来的那点英文,到底还是给她考进了。

     杰米实践诺言,签支票付了学费。

    秋季入学,欣愉十二岁,读初中一年级。

     女校里的先生清一色的老小姐,美国人、中国人都有。

    同学大多来自中上家庭,其中也不乏官僚或者富豪出身。

     那时还没有校服,大家都是穿旗袍和皮鞋。

    她仍旧是土山湾的蓝布褂与黑布鞋,只是夏天不赤脚了,因为校规不允许。

     学费包了寄宿的钱,饭也是在食堂里吃,八人一桌。

    常有人嫌大锅菜不好,从家里带肉松、肉脯、豆瓣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