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关灯
    这可很不像他能教出来的学生啊! 张文山一向觉得自己在写文章上还算不错,但是写诗,尤其是限韵限题材的试帖诗,只能说是勉强写出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诗作,想要追求多高的立意、追求语言的清新脱俗,那他写了一辈子的试帖诗,也只不过偶得一两首精妙之作。

     沈江霖的诗,清新自然、浑然天成。

     而要注意的是,他今年才十岁,没有外出游历过,从小锦衣玉食,估计连稻和麦都可能分不清楚,但是却能凭借想象,写出这样一首诗,这样的共情能力、思维敏捷程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沈江霖走后,并不知道张先生的感慨万千,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其实也觉得有点难度,既要限词限韵,又要规定主题,就和那些八股文一样,都是带着镣铐起舞。

     不过他腹内诗书何止三百首,祖国的大好河山早就游览过一遍,为了探寻心中的哲学奥义,他还曾在乡间农家小院住了半年有余,那段时间他和村中普通的农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坐冥想,每日思考。

     虽然他没有学过作诗,但沈江霖自有他的心思细腻以及独特的思考方式,同时他还有着非比常人的对世界的领悟能力,再加上上辈子广阔辽远的见识,或许和那种天才诗人无法相媲美,但是用着这个身体写出来这篇《春耕》,实在是给了张文山不小的震撼。

     张文山等到收齐答卷后,看着那帮猴儿一窝蜂散了,心中摇了摇头或许读书进学不是每个人的追求,不来继续听课,对有些人来讲,反而会是解脱? 可悲可叹!这世上总有庸碌之人,心思不在读圣贤书上。

     等到他将卷子一张张批改完,最后点出了十五份最末名的卷子后,张文山思索了一会儿,然后将卷子按照名次依次排好,沈江霖的答题卷赫然在最上层。

     张文山将答题卷子整理好后,第二日一早就去了荣安侯府。

     管事郑全福接待了他。

     “张先生,快往里面请!” 郑全福带着张文山往侯府里头走,此刻日头正好,微风习习,两人走过外仪门,又经过抄手游廊,抄手游廊檐下隔段距离挂着一只鸟笼,里面都是一些珍稀品种,在精致的鸟笼中扑腾清鸣,自有仆人每日精心喂养伺候。

     张文山隔着院墙往里头望了一眼,不远处假山流水、亭台楼阁、辉煌大气,仿似人间仙境。

     张文山久不来侯府,每来一次,心底都要感叹一回,钟鸣鼎食之家,莫过于此了。

     “张先生在此稍后片刻,容我通传一声便回。

    ”郑全福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