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关灯
    其他汉子去卸粮食了,木月和剩下几个牵着驮着知青们行李的骡子往村中心走,来到一栋小楼前,还没喊,里面人估计听见骡子铃铛响,打开了门:“木月同志回来了,这一趟还顺利吧,这些就是新来的知青吗?” 迎出来的是个女人,一米五左右的个头,自我介绍叫张梅,京市人。

    是最早来木家堡的知青,在这待了九年,皮肤晒得黝黑粗糙,脸上还有两坨高原红,已经完全看不出城市人的样子了。

     这栋小楼是木家堡安排给知青的女生宿舍,旁边还有一栋住的的男知青。

     除了张梅和男知青那边的刘潇,其他人都下地了,郑向前去了刘潇那边,张梅带着沈白露几人进屋。

     比起他们听周围邻居说的大通铺,木家堡的住宿条件好了很多,整个小楼是正房带厢房的结构,木头上只上了桐油防蛀,而且因为灶房在屋里的原因,整栋房子被烟熏得黑漆漆的。

    但宽敞是真的宽敞,木家堡附近蛇多,一楼是不能住人的,二楼原本有三间大正房,六间小厢房,被知青们用木头隔成了小间,竟然有十二间,一间房里有两张床。

     胡国红几个终于有了点精神,她们在家里也没有住过单人床,这起码住的地方不错。

     沈白露和妹妹住一间,白霜熬了这四天,下马后基本都是白露在搀扶着,如今分好了房间,而且这房间张梅还帮忙打扫过了,沈白露连忙铺了张床出来,把白霜放上去。

    又拉起她的手来把脉。

     张梅看着这娇弱的女知青皱起的眉头,在看见沈白露这一手后,变成了吃惊。

     作者有话说: 这个房子,我真住过。

    某年跟同学去过火把节,她家是山里的彝族,正房这边,一楼三间房,特别宽敞,只有右侧住了老人,中间是客厅,左侧是灶房和上楼的楼梯,但是正房楼上是不住人的,用来放粮食,挂熏肉。

    两边的厢房底下是猪圈,牛圈,羊圈,毛驴圈,鸡圈和机器房柴房。

    我当时和她睡在羊圈上面那间,臭倒是不臭,用厚土层打地板隔开的,但是晚上睡觉能听见羊叫什么的真的挺有心理阴影的。

    同学爸妈特别热情,杀鸡砍火腿,但除了我同学介绍名字一次意外,全程都喊我表妹 第12章血崩 沈白霜的身体并没有大问题,就是长期营养不良加疲劳过度,人很快睡着了。

     沈白露也没着急收拾东西,而是跟着忽然兴奋起来的张梅和其他人一起来到一楼。

     “老乡们家里一楼是养牲口的,我们没养,恰好大家没有一起吃饭,都是各自搭伙,就隔成了小灶房,做饭,洗澡装柴装东西都行,看你们自己安排。

    ” 知青最早肯定是一起吃饭的,但随着人越来越多,粮食有精贵,吃多吃少,还有富裕些的想开小灶,鸡毛蒜皮的事情层出不穷,磨灭了情分增加了矛盾。

    反而分开后更加和谐,遇上谁有困难了,大家也不会睁眼看着不管,可专门占便宜那种,就寸步难行了。

     一楼跟楼上一样,房间也是两个人一间,不过粗糙得多,用简陋的竹篱笆隔开来,门也只篱笆门,透过篱笆的缝隙可以看见有的屋子里头放满了整齐的柴火,有的还打了灶放了橱柜,不过也有只放了个简陋的小炉子的。

     分给几人的厨房里自然是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我做饭不行,待会儿去刘潇那边,他手艺不错,大伙儿凑了点东西给你们接风洗尘。

    ” 接下来张梅又带大家去了水井,晒场和借工具的地方,整个木家堡周围都有高高的木墙隔起来,四面都有门,房子都是挨着建造的,并没有空余的地方来种地,土地全在寨子外头。

     张梅带着几人去菜地,就在他们进门的那条河边上,走路过去要二十分钟。

     抱着和沈白露打好交情的原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