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关灯
    会议结束之后,黄文明来找白露。

     “你呀你呀!你说说你!你怎么那么敢!晓不晓得这消息一传出去要有多少人恨你?那些人报复起来手段可是残忍得很!”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白露此刻断的可不是一人两人也不是普通人的财路。

     “在我出发之前,木家堡已经森严戒备了。

    老黄,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的,如果大家都害怕,那么历史只会朝着它既定的方向走,谁都改变不了。

    ” 重头再来说着容易,但是对于那些在国企安稳了一辈子的工人来说,他们已经不年轻了,文化程度不高,会的东西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能留给他们的工作岗位很少很少。

     他们抢不过年轻人,如果连安置费都被人贪污了,那对于他们来说太残忍了。

     而且他们也不是一直磨洋工的,刚刚建国那些年,这些工人们敢打敢拼,在工厂赶货的时候,加班加点熬夜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只能说,十年运动的影响太大了,但工资稳定,福利稳定,每次做多做少都没有区别的时候,出现如今的情况是必然的。

     黄文明没有再说话,也不是第一天认识白露了,他自然知道,她的爱国之心有多强烈,自从霜露走上正轨后,白氏集团每年的税收从来没有掉过前十,近几年甚至上过前三。

     白露没有用任何避税手段,挣了多少钱,该上多少税便认真上多少税。

     不管下面如何抗议,白露的提议还是得到了领导和代表们的认可。

     白露被无数商人咒骂,他们甚至想联合起来针对白露。

     但此时的白氏集团,并不是那么容易针对的。

     原材料方面,白氏集团采用的是和农户签约的模式,生产方面,他们的厂房机器都是自己的,工人多为退役军人,销售方面,药品走的大部分是医院的路子,且都纳入了医保。

    要是不开白氏的药,老百姓都不同意,而霜露集团饿产品出口几十个国家,一直都供不应求,根本限制不住。

     一个集团,上得领导欣赏,下得人民拥护,他们想打歪主意,难上加难。

     虽然这些商人讨厌白露,但全国各地的工人却巴不得把白露供起来。

    随着代表们的归乡,白露在会议上的那些话都被传扬了出去。

    普通工人不清楚他们的厂子值多少钱,有没有人接手,白露举出了林市纺织厂的例子,用清晰的面积和金额来给大家做模板,让每一个工人都心里大致有数。

     因为城市的大小和地里位置自然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如林市纺织厂这样不足五分之一的闹剧,工人们首先就不会答应。

     而各地政府,也把目光放到了这些被拖欠的工人上面来,面积太大的,地皮买不起可以先把其他东西拆分卖了,一个人买不起可以把厂子划分成几个区域来买,甚至对于国内的个体户,政府给出了分期付款的优惠,只要能先拿出安置工人的款项,剩下的,可以再三年内还清,银行这边也给出了各种贷款优惠。

     白露趁着这个东风,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买了地皮。

     时机成熟,白氏华安堂,应该出来和全国人民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