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关灯
    白露回到白霜旁边,忽然高声喊起来,她的声音清脆嘹亮,人又长得漂亮,周围的一圈人忽然安静下来,白露又喊了几声,这一下子,声音传到了更远的地方,大半个广场的知青都听见了。

     “我,我是去姚县的。

    ” “还有我,还有我。

    ” 十六七岁的孩子有几个是真的笨的,背井离乡的所有人都知道要抱团才能取暖,这会儿有人站出来做头,大家都安心不少,也有其他县市的,性子活泼的,当即就跟着喊起来,不到半小时,知青们就分成了三十几个小团队。

     这一次,有30个县接收到了安置知青的任务。

     白露看着跟前的这群人,有八十多个,基本都是粤省和桂省的。

    白露和白霜开头做了个自我介绍,年轻人陆陆续续介绍了自己,很快就熟悉起来。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首先聊的就是分配问题。

     白露旁边坐着个留着江姐头,浓眉大眼的姑娘,性子很是爽朗,叫廖芳,开口道:“咱们运气不算差,我哥去年就是去的姚县,听说那边的工作人员很正派,具体去哪个大队都是咱们可以选择的,他在的是柳江公社底下的一个大队,那边的民风淳朴,老百姓虽然不喜欢知青,但也不会欺负,新去的知青还能跟生产队借粮食,只要认真干活就成。

    ” “是几大队啊?”听廖芳这么一说,旁边有个男知青立马就询问。

    这会儿的公社就是镇子,一个镇子下面还有十几大队,就是后世的村委会,他们去了村里,真正做主的人是村里的大队长,能找一个队长和队员都好相处的,非常幸运。

     “我忘了,我哥也就说了一嘴。

    ” “真小气。

    ”男知青瘪瘪嘴,明显不信。

     周围的气氛尴尬起来,白露对男知青这种行为很厌恶。

    这不就是道德绑架嘛,瞥了他一眼没理会他,对廖芳道:“谢谢廖同志,不管怎么说,我们最少了解到了去哪里可以自主选择,咱们运气真的不错呢。

    ” 其他知青也附和着,说了些自己知道的消息,谁也不傻,大面上消息无所谓。

    可是像廖芳那种精细到生产队的,谁会特意说出来,毕竟一个队就能接收那么多人。

     但廖芳也不是白白把话题抛出来,到了晚上,白露就看见有几个女知青拿着偷摸给了廖芳东西,显然已经达成了共识。

     白露也去找到了廖芳,但却不是想和她去一个大队,廖芳这边明显已经有了不少人,她又带着白霜。

     一双纺织厂出品的手套,换来了姚县知青折损率最高的几个大队的名单。

     这种消息新的知青不知道,对于老知青来说却不难,毕竟有知青办,知青们时不时也会聚会,一个人没了也许知青们不太关注,可如果一个地方,连续有知青去世了,那定然是惹人关注的。

     夜里大家谁都睡不着,云省的气候让他们非常不适应,明明白天热得很,到了晚上竟然冷得发抖,很多知青只带了夏天的衣裳,如今只能男知青一团,女知青一团,挤在一起取暖,夜风凄凉,想着渺茫的未来,有人忍不住啜泣起来。

     “别哭了,省着点力气,这里到姚县还要一两天呢,万一折腾病了,那更受罪。

    ” “呜呜呜,我也不想哭,我家姐妹九个,下乡了一半,我三姐去年就是在云省没的。

    听说是被逼着嫁给了当地人,生孩子疼了五天,婆家死活不让送卫生院,最后人没了,生下来个小闺女,也没活过一个月。

    ”胡国红想着已经没了的几个姐姐,便觉得那就是自己的前路,根本忍不住。

     这话一出,大家都心里难过,这是一个大家刻意回避的话题,可其实很现实,来得最早的那一批知青,已经在乡下待了十来年了,没成家的很少,一部分是知青内部消化,但更多的,都是和当地人婚配。

     何萍萍见大家情绪低沉,连忙安慰道:“这种事情肯定有,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主要还是看村里的风气。

    我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