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关灯
    而对于精神病人来说,心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看着妻子越来越正常,李锴心下感激这些孩子们,立志一定要把孩子们培养成才。

    于是:他对孩子们更严厉作业更多了。

     看着其他班级比自己少了一大半的作业,小河村大队的孩子:我谢谢你哦! 先前说要招聘老师,三天过去,竟然同时来了一百多个个知青,有男有女。

    因为木家堡大队太远,又听说有野兽,便有个叫温润的男知青主动出头联系大家,他们先结伴,然后跟随卖药的大队干部进来。

     虽然其他地方的学校都是三四十人一个的大班,但木家堡这些孩子们不一样,他们大部分时间要用到学医学药上,如何还是开设那样的大班,老师照管不到所有的孩子,那么孩子们的成绩会非常吃力。

    白露打算把孩子们分成小班,每个老师班级最多十个孩子,当然老师们除了给自己班级的孩子上课,还要根据学科换着给其他孩子上课。

    人多了工资不会高,但老师只是上午给孩子们上课,下午孩子们学习的时候,老师们可以到制药厂干活或者去做其他事情,两边工资加起来,绝对够他们生活了。

     这样做不仅孩子们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还能把知青们从田地里解放出来,加上白露的教师考试制度,相信等恢复高考后,木家堡的成绩一定很耀眼。

     来的都是姚县的知青,因为木家堡给知青办去了信,如果大队干部不开介绍信的,知青们可以直接去公社或者县城知青办开。

    这种不出县城的调动非常简单,上头不会过问,木家堡制药厂从开办第一个月,白露就认真上税。

    不管是为了木家堡和军区的关系还是为了税收,县里都会大力支持木家堡制药厂的发展,而且这次又是招聘老师,人家大队自己办学校自己给老师开工资,不要县里一分钱,县里当然要支持。

     至于公社和大队的意见,知青来的时候不是人人都嫌弃吗?现在怎么又舍不得了?领导们多的是话回复他们。

     让白露没想到的是,来的最多的竟然是柳江公社和柳河公社的。

    这两个公社毗邻,柳江公社因为陈可和矿药的事情如今和木家堡关系非常好,廖家兄妹和黄安安他们竟然都来了。

    听说赵龙还非常支持。

    但柳河公社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驱赶野兽)和木家堡关系紧张,他们公社甚至没有一个大队和木家堡制药厂定药品。

     这一路上,柳河公社的知青们非常紧张,公社知青的带头人李元安抚了大家一次又一次。

    他们可以说是破釜沉舟,每个知青都在想,如果选不上怎么办,那些村民们知道他们要来木家堡非常生气,甚至说出了来了就别回去看木家堡要不要他们的话。

    但不来这么办? 没去过柳河公社的人不知道,那边以前是几个大地主的主宅,这些地主还是那种鱼肉乡里,不顾百姓死活经常被木家堡收拾的。

    可惜的是这几家也是真有钱,当时子孙进了国军部队,解放前的武装力量都在他们手上,所以木家堡没能把这几家收拾干净。

    不管是解放前地主压迫穷人,还是解放后的穷人批丨斗地主,都把这个地方的风气搞得非常激进。

    尤其是当初驱赶野兽的那一家叛逃弯弯后,这公社的其他人在运动里为了撇清和那家人的关系,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三天一大个大会,一天一个小会,搞得轰轰烈烈的。

     他们用帽子压着知青们,男知青不干重活累活就是不支持生产,女知青们不嫁给当地人就是破坏团结。

    但是这些人不是地主的后代就是地主家的长工,好的没学到,坏的学了个十乘十,尤其那些所谓的规矩传统:重男轻女重灾区,家暴重灾区,婆婆折腾媳妇重灾区。

     想起那些熬不住嫁了后,夜里被婆婆关在柴房数豆子,白天要上工,还得伺候一大家子洗脸洗脚,稍微不顺心就被男**打脚踢的前辈们,知青们哪里敢嫁。

    如今有一个能逃离的机会,他们就是去木家堡讨饭,也不愿意再回柳河大队去,柳河公社还没结婚的知青们一个不剩全来了。

     第57章结果出来了 白露看着这一百多号人,心情澎湃。

    老师当然要不了这么多,但这些都是年纪轻轻的知识分子啊。

    上午是报名,凡是来参加考试的考生都需要填一张报名表,知青们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报考的科目,包括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化。

    考试安排在下午,孩子们去学习中医知识把教室空出来正好用来做考场。

     白露在上面标注了每一个科目的老师需要的数量,语数政三个科目每一科招收五个老师,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则是三人,一共27人。

    待遇在通知大家的时候就说过,现在报名表上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