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关灯
    永熙帝心下已有论断,却是习惯性朝下首的太子看去。

     太子八岁那年,永熙帝便在御案旁添了套桌椅。

     每日早上,他带着太子一起上朝,待朝议结束,他在御书房批折子,太子则在偏殿与太傅学习诗书礼乐、治国道理。

     这孩子打小就稳重老成,虽少了几分活泼,但克己复礼、勤勉刻苦,从小到大,无人不赞 也正是因着有这么一位聪颖勤勉的储君,朝中那些催促永熙帝广纳后宫,繁衍皇嗣的声音也逐渐平息。

     眨眼数年过去,当年那个还不到桌子高的小小孩童,一步步长成如今芝兰玉树、端正持重的儿郎。

     只要再等五年,小女儿及笄,皇长孙估摸着也诞生了,他便能安心将皇位传给太子,和皇后出宫游山玩水、颐养天年…… 永熙帝满眼慈爱地看向儿子。

     却见往常议政都全神贯注、目光如炬的太子,今日眉宇间似有一丝恍惚。

     永熙帝眼底掠过一抹兴味。

     真是天上落红雨,他这自小一板一眼、爱政如命的儿子,竟也会跑神了? 刚想再观察一阵这“奇观”,刘丞相抬起头:“不知陛下与太子殿下有何论断,臣等洗耳恭听。

    ” 这话一出,裴琏眸光一凛,回过神来。

     他看向永熙帝:“父皇?” 永熙帝心底啧了声。

     这个刘老汉,再和老周老柳吵一会儿不好么,这么快扫兴。

     敛起遗憾,他道:“先说说你的看法。

    ” 裴琏思忖片刻,不疾不徐道:“依儿臣之见,当务之急,正如周柳二位大人所说,先强化御史台,严惩贪腐。

    至于新设机构之事,还需容后再议。

    毕竟父皇要的是清明盛世,而非冗官朝堂。

    ” 目光微转,瞥见刘尚书要开口,他缓声补道:“当然,加强御史台职能,固能利剑出鞘,监察四方,然权柄之重,亦需审慎以持。

    未防又养出一个吴良辅那般的巨贪,儿臣以为强化御史台之际,必须明确其权责之界,使监察之权集中而又不失于偏颇,既高效而又无滥权之忧。

    再者,可于御史台内部改制,构建新的制衡,犹如古之鼎足而立,相互牵制,以防失衡。

    ” 刘丞相暗自思量太子之论,未再开口。

     其余几位老臣则面露赞许,“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水至清则无鱼,治贪之道,在于平衡与制约,不可偏废。

    ” 永熙帝看了自家儿子一眼,面露嘉许。

     到底是亲父子,心连心,与他所想一样。

     “既然诸位爱卿皆赞成太子所言,则当即刻着手,整饬御史台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