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接待官员翻着登记本子,上面写的非常仔细,连有人家卖儿卖女的都注明了卖在何处,死了的也会标明。

     这位官员大喜,赶紧先安顿秋水这一伙流民团,他们最好理清,早点理掉一批,上官过来巡查也是功劳。

     于是秋水这伙流民团最先分配,分配的地方也最好,而且他们并不吵闹,便是听不懂,也有人会和他们解释,让去哪里行动也分明,并不乱糟糟的,多好安排! 接待官员手下也有小吏,只是小吏们听不懂方言一样痛苦,而且造成的误会还不少。

     他们看到秋水和秋林生在流民中不停穿梭来往,流民们也都很信服他们,于是就注意到了,再一打听,这‘父子’都会官话和几种方言,于是就同上官推荐了秋水和秋林生。

     秋水这一路怕麻烦,而且长途跋涉这么久,和野人也差不多了,头发里还长虱子,秋水干脆就剪了短发,现在完全是个小子的模样,流民们讲究不起来,头发剪短的不在少数。

     听到让他们父女协助登记流民,秋林生和秋水都很高兴,当然答应下来,和官府搞好关系是多么重要的事。

     现在秋水不主动出头,有主意都是先告诉秋林生,让他去和那些官员小吏去说。

     登记流民信息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语言不通,秋水和秋林生各带两个会书写的小吏,捧上一叠木牌,让流民排队,过来说清楚家乡籍贯和人口,然后登记好发放木牌就结束了。

     上官会看登记的数据进行安排,然后分配去处,最后带过去安置就行。

     秋水和秋林生细致,还会问是否有技能,铁匠木匠,修锅补碗,甚至会杀猪的都写上,上官们一看就清楚明了。

     每天秋水和秋林生除了有免费的一日三餐,还有一百文钱入账。

     有了他们帮助,流民登记就快了许多,连误会都少了,秋水一张嘴叭叭叭的,同时接待几家都不成问题。

     安置流民的地方总有好差,秋水那一伙得的地方最好,接下来的就没那么好,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到哪里都存在。

     此刻就有人嫌东嫌西,秋水眼皮子一翻,“我看你是冒充的流民,看看那些面黄肌瘦的人,哪会东挑西捡,生谷子都能塞进嘴里吞了,朝廷给屋子给地还要挑拣,你难道是哪里来的奸细,想给陛下的仁政抹黑!你既看不上,那打哪来就回哪去,看看后头还有多少人,哪个有时间和你瞎叽歪!” 这大帽子盖的,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