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小
中
大
新知青们才正式收拾自己的铺盖和行李,铺炕用的报纸和炕席就是必须有的。
哦,还有可以存放行李的炕柜也必须尽快弄回来一个。
然后还有像什么劳保手套,还有草鞋这些,对于他们那些第一次下地的城里姑娘来说,那可是必需品 毕竟在农村下地干活,好好的千层底或者是小皮鞋,怎么舍得下地糟蹋呀。
这种自己编织,且没有成本低廉的草鞋,就成家家户户必备的东西之一。
还有脸盆,桶这些,他们不可能千里迢迢的带过来,所以只能在当地买了。
这些倒是不用去镇上的供销社买,村里就有手艺人做这些的。
几个知青在李高阳的指点下,去了村里的五保户杨老八家。
杨老八天生双腿残疾,地里的活是干不了的,所以就学了一手木匠的手艺。
炕柜、炕席、木盆、木桶甚至草鞋都有,而且还物美价廉,总共才花了3块钱就置办好了。
有了这些东西,总算是将自己的行李都归纳整齐了。
李高阳还带着他们在村里转了一圈,主要是让他们知道,村里的卫生室、大队办公室、打麦场在哪都认一遍。
回来的时候,已经快要中午了,下地干活的人都下工了。
在李高阳的指点下,新知青们在自己的粮食袋子里,根据自己的胃口拿自己的份例,装到饭盒里递给做饭的李云英和赵秀珠就好了。
因为他们是刚来的,所以倒是不用干活。
李高阳又讲了知青点的活计是怎么安排的,简单的一说就是轮流制。
做饭,洗碗,挑水,劈柴以及后面的菜地,浇水,施肥,这些都是要轮流做的。
知青点的门边有块木板,上面用烧黑的炭块写了排名表。
每天每人要干什么活都排上了号,这样就避免了很多纷争。
另外还有一点,粮食袋子可以各自保管,但知青点的油盐酱醋和后院地里的菜,却是老知青的。
新知青要吃要用也行,必须拿出同等价值的东西获得使用权和食用权,总之就是一句话,有钱的你可以出钱,没有钱的你就拿东西来换也可以。
毕竟人家辛辛苦苦花钱出力弄出来的,你一个新来的总不可能想着要白嫖吧,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不过,等到这一季瓜菜下来,下一季的瓜菜,只要新知青们参加知青点的劳动就可以免费吃了。
新知青们没有意见,江盼鱼花了一块钱就将这件事给解决了。
吃过了中午饭,新知青们结伴要去镇上的供销社买东西,顺便再到镇上逛一逛玩一玩。
这回李高阳就没有陪着去了,他下午也要去上
哦,还有可以存放行李的炕柜也必须尽快弄回来一个。
然后还有像什么劳保手套,还有草鞋这些,对于他们那些第一次下地的城里姑娘来说,那可是必需品 毕竟在农村下地干活,好好的千层底或者是小皮鞋,怎么舍得下地糟蹋呀。
这种自己编织,且没有成本低廉的草鞋,就成家家户户必备的东西之一。
还有脸盆,桶这些,他们不可能千里迢迢的带过来,所以只能在当地买了。
这些倒是不用去镇上的供销社买,村里就有手艺人做这些的。
几个知青在李高阳的指点下,去了村里的五保户杨老八家。
杨老八天生双腿残疾,地里的活是干不了的,所以就学了一手木匠的手艺。
炕柜、炕席、木盆、木桶甚至草鞋都有,而且还物美价廉,总共才花了3块钱就置办好了。
有了这些东西,总算是将自己的行李都归纳整齐了。
李高阳还带着他们在村里转了一圈,主要是让他们知道,村里的卫生室、大队办公室、打麦场在哪都认一遍。
回来的时候,已经快要中午了,下地干活的人都下工了。
在李高阳的指点下,新知青们在自己的粮食袋子里,根据自己的胃口拿自己的份例,装到饭盒里递给做饭的李云英和赵秀珠就好了。
因为他们是刚来的,所以倒是不用干活。
李高阳又讲了知青点的活计是怎么安排的,简单的一说就是轮流制。
做饭,洗碗,挑水,劈柴以及后面的菜地,浇水,施肥,这些都是要轮流做的。
知青点的门边有块木板,上面用烧黑的炭块写了排名表。
每天每人要干什么活都排上了号,这样就避免了很多纷争。
另外还有一点,粮食袋子可以各自保管,但知青点的油盐酱醋和后院地里的菜,却是老知青的。
新知青要吃要用也行,必须拿出同等价值的东西获得使用权和食用权,总之就是一句话,有钱的你可以出钱,没有钱的你就拿东西来换也可以。
毕竟人家辛辛苦苦花钱出力弄出来的,你一个新来的总不可能想着要白嫖吧,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不过,等到这一季瓜菜下来,下一季的瓜菜,只要新知青们参加知青点的劳动就可以免费吃了。
新知青们没有意见,江盼鱼花了一块钱就将这件事给解决了。
吃过了中午饭,新知青们结伴要去镇上的供销社买东西,顺便再到镇上逛一逛玩一玩。
这回李高阳就没有陪着去了,他下午也要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