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好的不真实

关灯
    “应梦贤臣?” 上次打吐谷浑筹集军费,是什么高祖托梦。

     这一次征召薛礼,来了个应梦贤臣。

     李世民含笑看着李承乾,“瞎话张嘴就来,都不打草稿,你们后世之人真会玩儿啊!” 李承乾轻笑,两手一摊,“周文王梦飞熊,于渭水遇太公,出岐山定周朝八百年天下。

    陛下得薛礼、苏烈定辽东。

    前人有了路,后人学着走就是了。

    ” 李世民笑道:“听承乾的。

    ” “这一沓是船只的构造图,有专供兵员搭乘,辎重补给的船只,也有负责冲锋的船只。

    ” 李承乾将图递给皇帝,“陛下若有心维护海上贸易,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势在必行。

    可惜了,臣没有问过我爸有关海军训练,不然的话还能帮您更多。

    ” 李世民拿着图若有所思,问道:“承乾,你还会离开这里吗?” 这话问懵了李承乾,谈正事突然多愁善感起来了,他知道李世民是一个情感很丰富的皇帝,但这也太跳脱了吧? 李世民意味深长看着李承乾,一个闲不下来的人,靠编书、种地打发时间,不存在好逸恶劳,疏懒朝政。

     李承乾的见识产生的欲望,倾尽这个时代之力都无法复刻。

    因为知道是无用功,所以李承乾几乎没有欲望。

     这样的储君,实在是太适合大唐了。

     “陛下,为何这样问?” 李世民招手示意李承乾坐到自己身边来,“承乾,阿耶是真心希望你留下来。

    ” 李承乾道:“走不走,臣也说不好。

    ” “高先生他已经得了朕另一个承乾,还要把你带走,他不能这么做。

    ” 李承乾沉默片刻,郑重问道:“陛下,倘或臣的寿数止步于贞观十七年十一月呢?” 殿内落针可闻,李世民心情沉重,他不擅长教育,承乾真的折在贞观十七年,意味着他要重新择定储君。

     “还有四年,臣的生死大关,过了倒罢了,若过不了那是天命,非人力可改。

    ” 李承乾望着八宝阁,语重心长道:“臣只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尽臣毕生所学,不枉臣来这一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