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关灯
    江晓接过报告,看着文件里的分析资料,脑海中忽然觉得缺了什么东西:“太干脆了。

    ” “什么太干脆了?” “死得太干脆了。

    ”方敬言转过身看向江晓,“你为什么也这么觉得?” “直觉。

    ” “你俩办案这么儿戏的吗?”梁叶小声吐槽。

     “这就是你年轻了。

    破案的过程中,直觉是很重要的技能。

    认为直觉不靠谱的,才是真正的误解。

    ”詹志信顿了顿,继续说,“老话说得好,熟能生巧。

    一线刑警的五感里,存储着数量庞大的信息。

    尸体的状态、现场痕迹、凶器的大致形状、空气里弥漫的犯罪因子。

    这些都是我们在办案中无意识地用五感记下的东西,同时也形成了判断依据。

    梁叶,这一点你还得和江晓多学学。

    ” “江晓,你觉得差了什么?”方敬言神情严肃,靠在会议桌上。

     “他没有折磨赵生。

    ” “对,杀死许游光和许岩的凶手杀人极其在意作案过程。

    换一种说法,他是享受死者的死亡过程,他将被害者的死当成了一件行为艺术。

    就像方绪,为了作品能没日没夜的通宵钻研,把自己累到进医院还是愿意继续花心思。

    他们对自己热爱的事物有激情才会享受过程,但是赵生的死亡没有这样的过程。

    ” “杀死许游光和赵生的不是同一个人。

    ”梁叶恍然大悟。

     “顺风车杀人。

    ”江晓想起了那篇有关许游光的报道,她掏出手机,快速地扫过每一个字眼。

     文章内开篇的位置写着:凶手刻意营造被害者自杀的假象。

     假象。

    破坏江晓车辆的人,也在试图制造事故的假象。

     “文章是晚上9点左右发布的,赵生死亡时间是11点,短短3个小时决定杀人。

    杀死赵生的凶手,应该事先和他有很大的过节,而且是冲动杀人。

    ”江晓靠在门上,“这个人不难找,只要从赵生身边的人开始排查一定可以发现线索。

    ” “绕了一大圈,还是在原地打转。

    ”何乐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双肩耷拉着。

     “也不一定。

    ”方敬言在会议室里踱来踱去,“许游光、赵生、龙浩,三个关联人中间,死了两个。

    詹队有一句话说的没错,赵生和许游光身上一定有什么关联。

    第二个凶手可能是发现了这个一点,才会铤而走险,实施顺风车杀人。

    ” “死人是不会说话了,只能从活人身上找线索了。

    ”詹志信站了起来,“何乐、梁叶,准备三次审讯龙浩。

    ” 江晓站在审讯室的单向玻璃后,手上握着对讲机。

     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