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伊凡钱袋的黄金权杖 第5 莫斯科公国的权力锻造

关灯
    【卷二】伏尔加河的呜咽:蒙古桎梏与反抗(1240-1480) 第六章莫斯科的暗涌:伊凡钱袋的黄金权杖 第五节钱袋的重量:莫斯科公国的权力锻造 一、税吏的算术革命 伊凡·达尼洛维奇在克里姆林宫地窖里摆弄着新式算盘,桦木珠上刻着诺夫哥罗德、特维尔等十二个公国的徽记。

    这位被后世称为"钱袋"的统治者,正用弗拉基米尔银币为单位重新核算贡赋。

    "特维尔交三百格里夫纳,我们就记作二百八。

    "他对书记官眨眼,"差额存在斯摩棱斯克的秘密银库里。

    " 此时的金帐汗国正陷入继承危机,伊凡抓住时机改革税制:将实物税折算为银币,通过控制汇率赚取差价。

    当特维尔大公抗议税负过重时,伊凡当众焚烧伪造的税单:"大汗的意志不容置疑!"浓烟中飘散的灰烬,恰巧拼出"莫斯科代征"的字样。

     二、都主教的镀金权杖 1326年,都主教彼得将教座从弗拉基米尔迁至莫斯科。

    伊凡连夜召集石匠扩建圣母安息大教堂,特意将讲经台抬高五寸——这个高度刚好让都主教的权杖阴影投在特维尔使臣席位上。

    当立陶宛大公派来镀金《圣经》示好时,伊凡转手将其熔铸成教堂门环,敲击声可传至河对岸的特维尔哨所。

     三、河道经济战 莫斯科河畔新设的"联合码头"成为致命武器。

    伊凡颁布《河道优先权法令》:任何经莫斯科转运的货物必须在此卸货三日。

    特维尔的亚麻在潮湿仓库里发霉,诺夫哥罗德的毛皮被强制"消毒"熏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