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臣强君弱

关灯
     那些多年来在京城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青皮无赖,全都被抓捕入狱。

     一时间,锦衣卫的诏狱里拥挤不堪,人满为患。

     京城之中,各项事务都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锦衣卫罚款的数额依旧持续攀升,居高不下。

     经过简单粗略的统计,每日竟都有将近十万两白银入账。

     这一日,江宁正坐在自己的办公房内百无聊赖地“摸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冷不丁,魏忠贤猛地闯了进来,拉起江宁二话不说,便火急火燎地往外走。

     江宁还没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被魏忠贤拽上了马车。

     马车一路疾驰,径直来到了皇宫门口。

     江宁望着眼前高耸威严的紫禁城,心中顿时感慨万千。

     这时,一旁的魏忠贤急忙开口说道:“江大人,别看了,赶紧随咱家进宫吧,皇上都等您半天了。

    ” 江宁“哦”了一声,便跟着魏忠贤走进皇宫。

     在魏忠贤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东暖阁。

     只见天启皇帝朱由校正端坐在龙椅之上,两旁站着几位身着大红官袍的官员。

     江宁仔细打量了一圈,发现其中一位是自己不久前才见过的右府都御史杨涟,其余的人则一个都不认识。

     他索性也不再理会,赶忙行礼。

     天启帝笑着挥了挥手,说道:“平身。

    ”江宁赶忙站起身来。

     此时,魏忠贤小心翼翼地侍立在朱由校身旁。

     朱由校面带微笑,开口说道:“江爱卿,今日宣你进宫,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与你商议。

    朕先给你介绍介绍。

    ” 说罢,他抬手指向左侧一位年约六旬、身着红袍的官员,接着说道:“这位是朕的老师,现任兵部尚书孙承宗老大人。

    ” 江宁听闻,急忙拱手行礼。

     朱由校又指向旁边的另一位官员介绍道:“这位是袁可立,袁爱卿也是朝中不可多得的能臣良将。

    ” 随后,朱由校依次介绍了左光斗、杨涟,没想到竟然还有徐光启这位历史上的赫赫有名之人。

     江宁虽然对明朝历史了解得不算多,但徐光启的大名,他可是早有耳闻,如雷贯耳。

     此时,身旁的几人也在上下打量着江宁。

    瞧着眼前这位不过弱冠之年的少年,如今竟已是锦衣卫的一把手。

     这两日,江宁的事迹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他们早就对这位年纪轻轻就担任锦衣卫指挥同知的人物充满了好奇与疑惑,一直盼着能有机会亲眼见识见识。

     此刻,江宁向着身旁众人逐一拱手行礼示意,而后退到一旁站定。

     坐在龙椅之上的朱由校率先打破沉默,开口说道:“如今内阁大臣集体向朕递交辞呈,朕思量过后,决定批准他们的折子。

     眼下正要重新选拔官员,朝中六部尚书的人选也该更替一番了。

    ” 这话一出口,场中的几人顿时各怀心思,神色各异。

     有的人暗自期待能在这次人事变动中崭露头角,获得晋升机会;有的人则面露担忧,思索着这变动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还有的人不动声色,默默揣测着皇帝的真实意图。

     “今日叫大家来,就是商议一下人选。

    就先从内阁首辅开始吧,诸位爱卿认为何人可担此重任?” 这时,一旁的杨涟率先站了出来,禀奏道:“臣举荐礼部尚书叶向高。

     叶老大人老成持重,为官多年,经验丰富,足以担任内阁首辅之职。

     紧接着,又有其他几名官员纷纷发言,各自推荐了顾秉谦、施鳯来、朱国祯等人选。

     然而,在这一片讨论声中,徐光启、孙承宗和袁可立三人却始终一言不发,静静地站在一旁,神色平静,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听着一众官员推荐的人选,天启帝眉头紧皱。

     他不经意间看了看站在一旁好似无所事事的江宁,顿时心中有了主意,开口问道:“江爱卿,不知你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此时,江宁还在走神,冷不丁被皇帝点到名字,赶忙行礼。

     随后,他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如今国朝正值多事之秋,臣以为内阁首辅必须是文武全才,方能担此重任。

     所以,臣举荐孙承宗孙大人。

    ”这话一出,就连一旁的孙承宗都不禁一愣。

     他心想,自己和眼前这个年轻人实在没什么交集,对方竟然会举荐自己。

     要知道,自己也是刚刚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随后,朱由校微微一愣,紧接着脸上浮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