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突厥来袭

关灯
    在历史的长河中,提及突厥,那得从南北朝末期说起。

    那时,北方广袤的草原上,游牧民族突厥逐渐崭露头角,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他们在杰出首领的带领下,凭借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出色的军事才能,不断兼并周边部落,扩充自身实力,逐渐成为草原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曾经,匈奴盛极一时,称霸北方草原,威震四方,但时光流转,到南北朝末期,突厥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卓越的领导才能,逐渐强盛起来。

    他们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草原上迅速崛起,接过匈奴的旗帜,第二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其疆域幅员辽阔,东至辽海,广袤的海岸线与辽阔的内陆地带尽收囊中,那里水草丰美,是天然的牧场;西至西海万里,那里有着神秘的沙漠与广袤的荒原,风沙漫卷,却也阻挡不了突厥人探索的脚步;南至沙漠之北,那是与大隋王朝接壤的边境,双方时有交锋,也时有和亲,草原与中原的风云变幻,尽在这片土地上交织;北起北海五、六千里,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北之地,也有突厥骑兵的踪迹,他们不畏严寒,驰骋在广袤的冻土之上,展现了草原民族的坚韧与勇气。

     他们控弦之士达百万之多,士卒精锐无比,这些士兵自幼在马背上长大,马背就是他们的摇篮,马鞭就是他们的玩具,他们娴熟地掌握着骑射之术,箭无虚发,在战场上勇猛无畏。

    他们有着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深知“重兵死而耻病终”,在战场上,他们冲锋在前,毫不退缩,为了部落的荣耀和首领的命令,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扞卫着突厥的疆土,也书写着草原民族的传奇。

     隋朝立国之后,隋文帝杨坚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

    他深知,突厥的强大若不加以遏制,必将成为隋朝的心腹大患,时刻威胁着中原王朝的稳定与安宁。

    于是,他开始精心策划,施展离间之计,巧妙地利用突厥内部的矛盾。

    他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者,携带着丰厚的礼物和极具诱惑力的承诺,深入突厥部落之间,煽动各部之间的猜忌与纷争。

    在隋文帝的精心布局下,原本统一强大的突厥部落逐渐分化瓦解,最终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两大势力。

    两大部落从此相互攻杀,打得难解难分,草原上战火纷飞,生灵涂炭。

    在这连年的内耗中,突厥的实力骤降,元气大伤,曾经威震草原的雄风不再。

    东突厥为了暂时保全实力,不得不向隋文帝称臣,其真实目的在于积蓄国力,休养生息,等待时机重新崛起。

     十几年后,隋炀帝杨广当政。

    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滥用民力。

    他更是三次发动对高句丽的远征,中原地区民不聊生,百姓疲惫不堪,纷纷揭竿而起。

    各方势力趁机割据一方,天下大乱,隋朝的统治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此时,东突厥的始毕可汗敏锐地察觉到中原内乱带来的机遇。

    他深知,隋朝无暇北顾,正是东突厥扩张势力、重整旗鼓的绝佳时机。

    于是,他开始积极行动,对周边部落展开大规模的征服行动。

    他先是发兵东征,目标直指东北边境的契丹、室韦等部。

    这些部落原本在东北边境活跃,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如今却成为始毕可汗的首要目标。

    东突厥的铁骑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契丹、室韦等部毫无还手之力,纷纷被征服,纳入东突厥的版图。

    接着,始毕可汗又挥师西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吐谷浑、高昌诸国。

    这些国家原本在西域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如今也被东突厥逐一吞并。

    一时间,东突厥的势力迅速膨胀,国力大增,再次崛起为北方草原上的霸主,威震四方,成为隋朝乃至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