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东邪郑药师

关灯
    了。

     当然郑森也不嫌人多,正好人多劳动力多。

    自己不用发工资,又白得俩劳动力,还卖蒋德璟一个人情,这种好事何乐而不为。

     “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陈来乐,是你的大师兄。

    旁边这位是王德福,是你的二师兄。

    ” “兆鹏见过大师兄、二师兄。

    ”蒋兆鹏向二人拱手作揖。

     “师弟客气。

    ”二人作揖同时回答道。

     “不知这位兄弟尊姓大名啊?”郑森问向蒋兆鹏身旁那精壮的仆役。

     “在下蒋五。

    ”仆役蒋五拱了拱手说道。

     “幸会,请坐。

    ”郑森向蒋五拱完手后,让几人坐在了实验桌后面的椅子上。

    随后他把一张写满了字的宣纸,夹在了后面的硬木板上。

     “下面,我将给你们讲第一课。

    首先请看着这宣纸上的文字,跟我一起宣誓。

    ”郑森清了清嗓子,宣誓道:“我庄严宣誓:自觉维护医学的尊严和神圣,敬佑生命,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身学习,努力担当增进人类健康的崇高职责。

     以上誓言,谨记于心,见于行动。

    ” …… 郑森的滋生堂医馆开了不到一个月,便在京城声名鹊起,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看过病的病人们,都是夸郑森是杏林圣手、在世华佗。

    就连不少京城里的老大夫,对这个跨行医的举人也是交口称赞。

     虽然郑森治病救人的本事挺大,但是他的药方子和治疗手段,始终透着点邪乎劲。

    因此京师医圈私下里都称郑森为东邪郑药师。

     其实郑森知道自己啥水平。

    自己只不过靠的是大蒜素和被后世检验过的中医方子,以及自己在部队学的战场急救知识强撑门面罢了。

    要是放在后世,这妥妥的就是非法行医。

     不过这个年代好就好在,没有医闹。

    在一场小感冒就能夺去人们生命的时代,医生能治好那得感谢医生。

    治不好那也是自己的命不好。

     后院六套专门制造大蒜素的设备则是连轴转的生产。

    但即便是这样大蒜素的产量依然远远不能满足京城里病人的需求。

     现在写信回去让福建再造几套设备送来显然不现实。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