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代19

关灯
    春秋时代的第二位大政治家是郑相子产。

     子产(?——公元前522年),姓名叫公孙侨,春秋时期的郑国人,是当时和齐国管仲齐名的政治家。

     郑国是一个小国,正处在春秋列国的中心。

    当时国内的情况是:商业已经比较发达,新兴地主逐渐抬头,但旧的贵族领主的势力也还相当强大,因此,社会内部矛盾正在发展,政治局面很不稳定; 同时,晋国和楚国互相争霸,郑国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经常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使国内政局更加动荡。

     这时候,郑国非常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出来掌管国政,一面缓和国内矛盾,稳定内部,保持安宁;一面妥善地处理外交关系,维护国家的独立地位。

     子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担任了郑国的正卿(相当于宰相的官职)。

    他在应付郑国国内外的局势上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子产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是郑国第九世国君缪公,父亲子国做过“司马”,并且和他的七个兄弟先后掌握过国家政权,号称“七缪” 子产从小受到父辈的熏陶,很聪敏,也很有远见。

    公元前565年,子产的父亲子国率兵进攻蔡国,蔡国也是一个小国,又没有防备,因此郑国打了胜仗,子国也有些飘飘然了。

     子产却不以为然,就对父亲说:“郑国作为一个小国,自己的内政没有搞好,还要对外用兵,这是最大的祸根。

    何况蔡国是楚国的属国,楚国就要来讨伐我们,我们能抵抗得住吗?如果我们服从了楚国,晋国又必定要来问罪。

    看来今后四、五年内,郑国的人民是不会有安宁的日子了。

    ” 子国听了很生气地说:“国家大事,自有正卿做主,小孩子随便插嘴是要杀头的。

    ” 他用父亲的身份压住了子产,但是以后的事实,却证明了子产的话是正确的。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楚国大将子囊率兵进攻郑国。

     由于形势所迫,郑国对楚国屈服了。

    可是第二年冬天,晋国又来进攻郑国,郑国也打不过他们,只得赶紧求和。

    晋国军队走了,楚国军队又来了。

    反复多次,郑国受到很大损失。

     公元前543年,子产做了郑国的正卿。

    他第一步就着手进行政治改革,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旧的贵族领主和新兴地主之间的斗争。

     子产采取了限制旧的贵族领主势力,而对新兴地主支持与让步的开明政策,以便缓和并解决这个矛盾。

     比如:规定了城市和乡村的各种制度,利用田边界和沟渠划分田地,用五家互保的办法组织居民,等等。

     这些改革基本上限制了旧的贵族领主的兼并掠夺,承认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和政治地位,使紊乱的郑国有了较好的秩序。

     在整顿内政方面,子产还对忠于国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