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翁叡祺丧心病狂:胜利在望
关灯
小
中
大
小女儿被杀,二儿子重伤在床、高烧不醒,未过门的女婿亦被偷袭受了重伤。
怪不得皇上听到他儿子死讯时一脸冷淡,原来背地里早打算让他家破人亡。
郭孝义整个人如堕冰窖,骨子里凉透了。
自古君王多薄幸,平叛完北方的战事,他郭家就是颗没用的弃子。
如果皇上直接收回郭孝义的兵权,他内心好歹都能接受。
可皇上采取了最阴毒的方式,直接夺走他子女的性命。
要不是大儿子以身相护,他早死在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家男儿从来英勇无畏,上阵杀敌永远冲在最前面。
可铁骨铮铮的郭大将军内心也有柔软的地方,他的亲眷、族人全仰仗着他的荣光。
如果他倒下了,郭家九族上万人的命如何保之。
郭孝义陷入彷徨。
翁叡祺做了一件震惊全临安的事情,他为郭嘉芸穿上喜服,三书六礼八抬大轿来迎娶她。
临安城十里红妆,街上看热闹的人不计其数。
有人劝他,既然未婚妻已身死,就让往事随风,不必执念过重。
翁叡祺一意孤行,固执地要给郭嘉芸最盛大的婚礼。
新婚那天,新郎脸色沉重骑在高头大马上,后面跟着新娘子的棺材。
棺材上绕了一圈喜庆的红花布。
翁叡祺有情有义,就算新娘死了也绝不辜负,要让她进翁家的祖坟。
街上看热闹的百姓无不为他们凄美的爱情落泪。
郭孝义沉默寡言看着这一切,心中悄然有了打算。
他要造反,推翁叡祺为新帝,为他仅剩的儿子、万千的族人谋一个出路。
郭家和衡王府同时出殡,整个临安城的百姓出来为这对年轻的兄妹送行。
漫天飘洒的纸钱掩盖不了亲人的痛哭声。
逝者下葬安息后,生活激起的涟漪逐渐平静,人们又回归到生活的琐碎。
新婚三日后,翁叡祺独自一人回门,郭家上下热情款待他这个新姑爷。
翁叡祺毕恭毕敬,献上厚礼。
郭嘉芸的亲娘越看这个女婿越喜欢,翁叡祺嘴巴也很甜,一口一个娘亲。
女婿算作半个儿,她自己好大儿没了,上天又送来一个品行端良的好女婿,也算待她不薄。
郭夫人亲昵的架势俨然把他视作亲儿子。
郭孝义板着张脸,不苟言笑,瞧着和翁叡祺没什么话说的样子,却在默默打量他是不是个能成大器的人。
这几年翁叡祺的胆识和能耐大家有目共睹,是前途无限的后起之秀。
越是这样,皇上越看他不顺眼。
锋芒太盛,亦把他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翁叡祺和他们郭家实际上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大火烧起来的时候谁也逃不走。
郭孝义支开闲杂人等,把翁叡祺引到密室,神色庄重讲出全盘计划。
他长枪直入,挑明要造反、打算立翁叡祺为新帝。
翁叡祺有些惊讶,他没想到郭孝义这么快就倒戈相向, 以为还得再下点苦功夫,没想到只做了计划的第一步就让郭大将军全线崩溃,放弃多年来坚持的操守和忠诚。
翁叡祺自然演出惊讶不已的样子,对老丈人说的话痛心疾首,嘴上念叨一些泛泛大空的君臣纲伦。
郭孝义竭力劝导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叫他明白如今的处境有多危险。
年轻人仍旧一脸冥顽不灵,心里只有家国大义。
可当郭孝义提到皇上暗中派人将郭嘉芸故意推下水,活活淹死,为的就是让郭家和衡王府结不成这个亲,以免两家权势壮大。
翁叡祺顿时脸色大变,痛心不已,直呼有什么冲他来,何苦害他可怜善良的芸儿。
翁叡祺这出戏做到位了。
郭孝义更加坚定他是正确的托付,发誓赌上性命也要推翁叡祺坐上帝位。
翁叡祺“心痛万分”地接受郭大将军的决定,气氛已经烘托到位,再拒绝下去就不礼貌了。
正当大家以为战事平息,日子又会好起来的时候,北方来信,淦人再次发动袭击。
皇上本做打算要削郭孝义的职,分散他手里的兵权。
可战事又起,君王还得仰仗郭家为他打仗卖命,只得往后推。
所幸郭孝义的大儿子和女儿莫名其妙地死了,不然郭家的权势膨胀起来,叫他这个做君王的如何自处。
西南流民又开始大规模作乱,翁叡祺也不得不回到封地上,领军坐镇。
怪不得皇上听到他儿子死讯时一脸冷淡,原来背地里早打算让他家破人亡。
郭孝义整个人如堕冰窖,骨子里凉透了。
自古君王多薄幸,平叛完北方的战事,他郭家就是颗没用的弃子。
如果皇上直接收回郭孝义的兵权,他内心好歹都能接受。
可皇上采取了最阴毒的方式,直接夺走他子女的性命。
要不是大儿子以身相护,他早死在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家男儿从来英勇无畏,上阵杀敌永远冲在最前面。
可铁骨铮铮的郭大将军内心也有柔软的地方,他的亲眷、族人全仰仗着他的荣光。
如果他倒下了,郭家九族上万人的命如何保之。
郭孝义陷入彷徨。
翁叡祺做了一件震惊全临安的事情,他为郭嘉芸穿上喜服,三书六礼八抬大轿来迎娶她。
临安城十里红妆,街上看热闹的人不计其数。
有人劝他,既然未婚妻已身死,就让往事随风,不必执念过重。
翁叡祺一意孤行,固执地要给郭嘉芸最盛大的婚礼。
新婚那天,新郎脸色沉重骑在高头大马上,后面跟着新娘子的棺材。
棺材上绕了一圈喜庆的红花布。
翁叡祺有情有义,就算新娘死了也绝不辜负,要让她进翁家的祖坟。
街上看热闹的百姓无不为他们凄美的爱情落泪。
郭孝义沉默寡言看着这一切,心中悄然有了打算。
他要造反,推翁叡祺为新帝,为他仅剩的儿子、万千的族人谋一个出路。
郭家和衡王府同时出殡,整个临安城的百姓出来为这对年轻的兄妹送行。
漫天飘洒的纸钱掩盖不了亲人的痛哭声。
逝者下葬安息后,生活激起的涟漪逐渐平静,人们又回归到生活的琐碎。
新婚三日后,翁叡祺独自一人回门,郭家上下热情款待他这个新姑爷。
翁叡祺毕恭毕敬,献上厚礼。
郭嘉芸的亲娘越看这个女婿越喜欢,翁叡祺嘴巴也很甜,一口一个娘亲。
女婿算作半个儿,她自己好大儿没了,上天又送来一个品行端良的好女婿,也算待她不薄。
郭夫人亲昵的架势俨然把他视作亲儿子。
郭孝义板着张脸,不苟言笑,瞧着和翁叡祺没什么话说的样子,却在默默打量他是不是个能成大器的人。
这几年翁叡祺的胆识和能耐大家有目共睹,是前途无限的后起之秀。
越是这样,皇上越看他不顺眼。
锋芒太盛,亦把他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翁叡祺和他们郭家实际上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大火烧起来的时候谁也逃不走。
郭孝义支开闲杂人等,把翁叡祺引到密室,神色庄重讲出全盘计划。
他长枪直入,挑明要造反、打算立翁叡祺为新帝。
翁叡祺有些惊讶,他没想到郭孝义这么快就倒戈相向, 以为还得再下点苦功夫,没想到只做了计划的第一步就让郭大将军全线崩溃,放弃多年来坚持的操守和忠诚。
翁叡祺自然演出惊讶不已的样子,对老丈人说的话痛心疾首,嘴上念叨一些泛泛大空的君臣纲伦。
郭孝义竭力劝导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叫他明白如今的处境有多危险。
年轻人仍旧一脸冥顽不灵,心里只有家国大义。
可当郭孝义提到皇上暗中派人将郭嘉芸故意推下水,活活淹死,为的就是让郭家和衡王府结不成这个亲,以免两家权势壮大。
翁叡祺顿时脸色大变,痛心不已,直呼有什么冲他来,何苦害他可怜善良的芸儿。
翁叡祺这出戏做到位了。
郭孝义更加坚定他是正确的托付,发誓赌上性命也要推翁叡祺坐上帝位。
翁叡祺“心痛万分”地接受郭大将军的决定,气氛已经烘托到位,再拒绝下去就不礼貌了。
正当大家以为战事平息,日子又会好起来的时候,北方来信,淦人再次发动袭击。
皇上本做打算要削郭孝义的职,分散他手里的兵权。
可战事又起,君王还得仰仗郭家为他打仗卖命,只得往后推。
所幸郭孝义的大儿子和女儿莫名其妙地死了,不然郭家的权势膨胀起来,叫他这个做君王的如何自处。
西南流民又开始大规模作乱,翁叡祺也不得不回到封地上,领军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