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新磐石连的首秀

关灯
    新的一天,阳光洒在索维亚这片土地上,新磐石连的营地里一片忙碌景象。

    鲁达,这个之前由齐木长安排在龙国教官团担任司机兼木工的老伙计,正满头大汗地忙碌着。

     自从获得这份月薪八万卢布的工作,他对齐木长满怀感激,干活格外卖力。

    此时,他面前摆放着一堆木头,经过他的精心改造,几条结实的长板凳逐渐成型。

     这些长板凳可不是普通物件,它们将被安装在磐石连那几辆老旧的嘎斯51卡车上,让这些卡车得以临时充当运兵车,为即将执行的任务提供必要的运输保障。

     鲁达一边敲打着钉子,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如何让这些长板凳更加稳固,他深知自己的工作虽然平凡,却关系到整个连队的行动。

     与此同时,黄承彦也没闲着。

    他看着那几辆嘎斯51卡车,眉头紧锁,思索着如何让它们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员。

     经过一番研究,他决定通过加固货厢和加装钢板弹簧来应对超载问题。

    黄承彦带着几个士兵,找来合适的材料,开始动手操作。

     他们先对货厢进行加固,用厚实的钢板将薄弱部位牢牢护住,随后又小心翼翼地加装钢板弹簧。

    经过一番努力,奇迹发生了,原本承载能力有限的嘎斯51卡车,载重竟然增加了200%。

     随着王威一声令下,新磐石连全员登上嘎斯51卡车。

     卡车引擎轰鸣,缓缓驶出营地,扬起一路尘土。

    少年们坐在临时改造的运兵车厢内,紧紧握着手中的AK74突击步枪,眼神中既有紧张又有期待。

     他们的脸庞因兴奋和紧张而微微泛红,相互之间低声交流着,声音虽小却充满了斗志。

     行军途中,车辆在崎岖的道路上颠簸前行,车窗外是茂密的森林,树木飞速向后掠过。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驶,当距离林场还有2公里时,队伍停下休整。

    教官团及排长们迅速围拢在一起,展开了一场紧张的讨论。

     沈强眉头紧皱,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分析道:“根据之前的情报,这林场周边很可能设有雷区。

    大家看这地形,开阔地较少,树林又茂密,敌人极有可能利用地形优势,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布雷。

    ” 一排长米哈点头表示赞同:“沈哥说得对,而且雷区的位置肯定经过精心设计,一旦触发,我们的进攻节奏就会被打乱。

    ” 二排长阿列克谢则挠了挠头,焦急地问:“那我们该怎么办?怎么才能找到雷区并排除它们?” 黄承彦自制的蜂鸟无人机嗡嗡作响,在林场周边上空盘旋。

     这架无人机是黄承彦的得意之作,此时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架侦查无人机可穿透林冠层,如同乌军在实战中的应用一样,实时监控着林场内的情况。

    通过无人机传回的画面,林场的情况逐渐清晰。

     林场守军为伊瑟兰国民警卫队克鲁克营第一连,他们装备精良,手持AR-15步枪,腰间别着PRG-22一次性火箭筒,一辆普鲁士黄鼠狼装甲车停在一旁,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更引人注目的是,大约一个班的士兵身着六级防弹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