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涉朝政

关灯
    贞观四年五月,阳光如金,璀璨而温暖,轻柔的微风似那细软的丝绸,拂面而过,带来丝丝缕缕的清新与惬意。

     巍峨庄严的朝堂之上,唐太宗李世民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中,那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威严如电,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朕决定,令太子承乾听讼。

    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 此言一出,宛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群臣顿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他们心中暗自思量,目光在李世民与李承乾之间来回游移,既有对新决策的揣测,也有对年幼太子的期待与担忧。

     此时的李承乾,虽不过十二岁,却已显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聪慧。

    他身着华丽庄重的太子朝服,那朝服上绣着的金龙栩栩如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他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进朝堂,每一步都沉稳而从容,向李世民恭敬地行礼后,在一旁端然而坐。

    那小小的身躯中,仿佛蕴含着无限的力量和决心。

     不久,一件错综复杂的民事纠纷被呈到了李承乾面前。

    原告与被告皆情绪激动,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不休。

    李承乾静静地听着,眉头微微皱起,如同一座思考的雕塑。

    他那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试图从双方激烈的言辞中理出头绪,寻找解决之道。

     “此事,依本太子之见……”李承乾清了清嗓子,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

    他的声音虽然还带着几分稚嫩,却掷地有声,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展现出了他扎实的学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他的见解毕竟还不够成熟,经验丰富的大臣们纷纷提出不同的看法。

     “太子殿下,臣房玄龄以为此事当权衡双方利益,以和为贵,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需深入了解双方的诉求,不可只看表面的争执。

    ” “太子殿下,臣魏征认为应当依法裁决,不可偏私,以维护律法的公正与威严。

    律法乃治国之基石,若有丝毫偏差,必生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