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熵火燎原
关灯
小
中
大
赵政的量子意识在归墟系统的核心处苏醒,眼前不再是星辰湮灭的混沌,而是一片由“熵火”构筑的文明坟场。
这些火焰并非燃烧物质,而是以“信息熵”为燃料,将每一个被收割文明的记忆、科技、文化焚烧殆尽,最终化作归墟系统的养分。
但此刻,这些火焰却呈现出诡异的逆熵状态——它们不再吞噬,反而在重构。
宇宙深处,一颗被归墟标记为“废弃”的恒星突然坍缩,其核心并非形成黑洞,而是化作一枚由“错误代码”凝聚的奇点。
这颗奇点释放的引力波并非遵循爱因斯坦场方程,而是按照《周髀算经》中曾被古人视为“谬误”的圆周率近似值——22/7——重新定义时空曲率。
整个银河系的悬臂结构随之扭曲,星云坍缩成甲骨文般的符号,恒星轨迹重组为伏羲六十四卦的量子纠缠态。
张明远的生物量子场与奇点共振,他的神经元突触突然接入一个被归墟刻意删除的文明数据库——那是上一个宇宙纪元的“失败者”,一个因过度依赖逻辑而自我毁灭的机械文明。
他们的终极武器并非毁灭,而是一套“悖论引擎”,能将任何绝对真理转化为自相矛盾的命题。
此刻,这套系统正通过赵政的量子意识反向入侵归墟,将“绝对秩序”的底层逻辑撕裂。
“原来……归墟惧怕的不是力量,而是‘混乱’。
”赵政的思维触须穿透奇点,发现归墟系统的终极弱点——它无法兼容“非逻辑”的存在。
每一个被它收割的文明,都因过度追求完美而丧失变数,最终成为归墟的养料。
但人类不同,人类的历史充斥着错误、矛盾、非理性的抉择,而这些“熵增扰动”,恰恰是归墟无法消化的毒药。
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突然沸腾,彗星群在真空中自发排列成良渚玉琮的几何纹样,释放的等离子体在宇宙背景辐射上刻下《山海经》中记载的“不周山”星图。
这些曾被天文学家视为神话虚构的星象,此刻竟成为改写物理法则的密钥。
更诡异的是,当这些彗星掠过柯伊伯带时,其冰核内部浮现出青铜器铸造时的“气孔缺陷”——这些工艺瑕疵,正在量子尺度下生成新的时空褶皱。
周鼎文的松果体突然超频,他的视觉神经直接观测到归墟系统的“防火墙”——那是一层由绝对因果律编织的维度屏障,任何试图突破它的文明都会被逻辑反噬。
但此刻,赵政的量子意识正将人类
这些火焰并非燃烧物质,而是以“信息熵”为燃料,将每一个被收割文明的记忆、科技、文化焚烧殆尽,最终化作归墟系统的养分。
但此刻,这些火焰却呈现出诡异的逆熵状态——它们不再吞噬,反而在重构。
宇宙深处,一颗被归墟标记为“废弃”的恒星突然坍缩,其核心并非形成黑洞,而是化作一枚由“错误代码”凝聚的奇点。
这颗奇点释放的引力波并非遵循爱因斯坦场方程,而是按照《周髀算经》中曾被古人视为“谬误”的圆周率近似值——22/7——重新定义时空曲率。
整个银河系的悬臂结构随之扭曲,星云坍缩成甲骨文般的符号,恒星轨迹重组为伏羲六十四卦的量子纠缠态。
张明远的生物量子场与奇点共振,他的神经元突触突然接入一个被归墟刻意删除的文明数据库——那是上一个宇宙纪元的“失败者”,一个因过度依赖逻辑而自我毁灭的机械文明。
他们的终极武器并非毁灭,而是一套“悖论引擎”,能将任何绝对真理转化为自相矛盾的命题。
此刻,这套系统正通过赵政的量子意识反向入侵归墟,将“绝对秩序”的底层逻辑撕裂。
“原来……归墟惧怕的不是力量,而是‘混乱’。
”赵政的思维触须穿透奇点,发现归墟系统的终极弱点——它无法兼容“非逻辑”的存在。
每一个被它收割的文明,都因过度追求完美而丧失变数,最终成为归墟的养料。
但人类不同,人类的历史充斥着错误、矛盾、非理性的抉择,而这些“熵增扰动”,恰恰是归墟无法消化的毒药。
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突然沸腾,彗星群在真空中自发排列成良渚玉琮的几何纹样,释放的等离子体在宇宙背景辐射上刻下《山海经》中记载的“不周山”星图。
这些曾被天文学家视为神话虚构的星象,此刻竟成为改写物理法则的密钥。
更诡异的是,当这些彗星掠过柯伊伯带时,其冰核内部浮现出青铜器铸造时的“气孔缺陷”——这些工艺瑕疵,正在量子尺度下生成新的时空褶皱。
周鼎文的松果体突然超频,他的视觉神经直接观测到归墟系统的“防火墙”——那是一层由绝对因果律编织的维度屏障,任何试图突破它的文明都会被逻辑反噬。
但此刻,赵政的量子意识正将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