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关灯
    “你一定很辛苦吧?” “嘿嘿,只有你才会问这种问题。

    ”阿僮抓了一下花狸的毛皮,促狭地眨了眨眼:“无论是经略府的差吏还是榷商,他们只算荔枝下来多少斤,多了贪掉,少了打骂,可从来没把我们当朋友,也没来我这里喝过酒、吹过牛,更不会问我这样的话。

    ” “我可不是吹牛!长安真的有那么多种酒!” 阿僮哈哈一笑:“我劝你啊,还是不要回去了,新鲜荔枝送不到那边的。

    你把夫人孩子接来,躲进山里,不信那皇帝老儿能来抓。

    ” ”不说这个!不说这个!”李善德迷迷糊糊,眼神都开始涣散了,“我现在就想知道,有什么法子,让荔枝不变味。

    ” “你别摘下来啊。

    ”阿僮机灵回道。

    李善德还是不知道,这段子哪里好笑。

    不过他此时也没法思考,一仰头,倒在荔枝树下呼呼睡去了。

     到了次日,李善德醒来之后,头疼不已,发现自己居然置身在广州城的驿馆里。

    一问才知道,是林邑奴连夜给他扛回来的。

    一起带回来的,还有一小筐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

     李善德这才想起来,自己忙碌了这么久,居然还从来没吃过新鲜荔枝。

    阿僮家的个头大如鸡子,他按照她的指点,按住一处凹槽,轻轻剥开红鳞状的薄果皮,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果肉,颤巍巍的,直如软玉一般。

    他放入嘴中,合齿一咬,汁水四溅,一道甘甜醇香的快感霎时流遍百脉,不由得浑身酥麻,泛起一层鸡皮疙瘩。

     那一瞬间,让他想起十八岁那年在华山的鬼见愁。

    当时一个少女脚扭伤了,哭泣不已,他自告奋勇把她背下山去。

    少女柔软的身躯紧紧贴在脊背,脚下是千仞的悬崖,掺杂着危险警示与水粉香气的味道,令他产生一种微妙的愉悦感。

     后来两人成婚,他还时时回味起那一天奔走在华山上的感觉。

    今日这荔枝的口感,竟和那时如此相似。

     怪不得圣人和贵妃也想吃新鲜荔枝,他们也许想重新找回两人初识时那种脸红心跳的感觉吧?李善德嘴角露出微笑,可随即觉得不对,他俩初次相识,还是阿翁与儿媳妇…… 李善德赶紧拍拍脸颊,提醒自己这些事莫要乱想,专心工作,专心工作。

     六日之后,两路飞鸽尽回。

    这一次的结果,比上一次好一些。

    荔枝进入味变期的时间,延长了半日;而两路马队完成的里程,比上次多了两百里。

     有提高,但意义极为有限。

     所有的数据都表明,提速已达到瓶颈,五天三千里是极限。

     当然,如果朝廷举倾国之力,不计人命与成本,转运速度一定可以再有突破。

    李善德曾在广州城的书铺买了大量资料。

    其中在《后汉书》里有记载,汉和帝也曾让岭南进贡荔枝,他的办法就是用蛮力,书中记载“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邮传者疲毙于道。

    ” 但这种方式地方上无法承受的,贡荔之事遂绝。

    也就是说,那只是一个理想值,现实中大概只有隋炀帝有办法重现一次这样的“盛况”。

     李善德再一次濒临失败。

    不过乐观点想,也许他从来就没接近过成功。

     他不甘心,心想既然提速到了极限,只能从荔枝保鲜方面再想办法了。

     李善德把《和帝纪》卷好,系上丝带,放回到阁架的《后汉书》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