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关灯
    里一沓子家书有看的必要,人上了年纪,话就奇多,连一日三餐都要分三句描绘。

    与之相比,他宁愿读阅卷官们选出的甲等试卷,有几篇确实文采斐然,立意新颖。

     回到书房,一张紫檀大桌上分门别类堆满了卷子。

    这些试卷经过收掌、弥封、誊录、对读,最终送到考官案头,此时两位主考、四位同考正吭哧吭哧地翻阅,拿朱笔批注,忽有一人拊掌怒道: “真是狡辩,等拆了封条,老夫定要把这小子找出来,好好教训他一顿!” 阅卷官都是斯文人,极少辱骂学生,还是头一回出此恶言。

    这动静引得其他人围上来,将那篇策问从头看到尾,又一个老翰林拈须道: “有理有据,写法独树一帜。

    ” 俄顷,六个考官便分成两派吵作一团。

    争辩半天无果,转头见楚青崖一人坐在梨花椅上闲闲地品茶,乌发玉冠清静自若,最年长的考官便有些不悦,唤他: “小阁老,你来看看这篇策问,年轻人的思路兴许和我们这些老家伙不同。

    ” 楚青崖听了这称呼,眉眼一跳,放下茶杯。

    身为总提调,他本就有督查考试各个关节之责,只得起身往桌前站了,立刻有人给他让座。

     他刑狱出身,素有酷吏之名,可往窗前振袍一坐,便如文曲星君投了凡胎,通身都是读书人的清贵气象。

    这时众人才想起来,面前这位不仅是先帝钦点的阁臣,还是当年那个十五岁便中解元的天纵奇才。

     弘德元年的春闱殿试,若不是有人作弊,他取了三鼎甲也未可知。

    但谁又能说,状元郎的官途比他顺畅呢?十年岁月弹指过,昔年名动京城的少年已成朝廷重臣,光阴没有磨砺掉他与生俱来的锋芒,却将金水炼成钢,美玉铸成剑,钢锋所指,一往无前。

     楚青崖拿过那张试卷,不动声色地通篇浏览,十五张纸写到最后一格。

     策问有两道题,一道是“烛之武退秦师”,问秦师该如何取郑;一道是“郑伯克段于鄢”,问如何从本源规正人伦,阅卷官们